「跟媽媽睡」和「不跟媽媽睡」的孩子,不用等長大,差別就很明顯

「跟媽媽睡」和「不跟媽媽睡」的孩子,不用等長大,差別就很明顯
value101 2025-05-20 檢舉

「跟媽媽睡」和「不跟媽媽睡」的孩子,不用等長大,差別就很明顯

「孩子幾歲應該獨立睡覺?」對於這個問題,十個家長得有九種不同做法。

有的家長從醫院把娃抱回家,就直接安排上嬰兒床了。

有些家長等孩子兩歲多,瞅準時機就開始分床睡。

等孩子三歲,專門騰出來一間房布置成兒童房,盼著孩子能開開心心自己睡。

不過也有不少家長,孩子都上小學了,每天晚上還得陪著講故事、拍著背哄睡。

更常見的是,好不容易孩子習慣自己睡了,一到生病難受的時候,還是得把孩子摟回大床上……

 

「跟媽媽睡」和「不跟媽媽睡」的孩子,不用等長大,差別就很明顯

那麼,到底怎樣做才是對的呢?

在這之前,我們先來看看「跟媽媽睡」和「不跟媽媽睡」的孩子,長大後有什麼區別。

孩子在放長假的時候,很多家長都喜歡將孩子送到夏令營去,

一方面讓孩子「好好玩一下」,一方面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全面性鍛煉。

而在夏令營中,孩子們的表現卻很不一樣,有些孩子不言不語,有的孩子卻健談開朗。

有的孩子做事畏縮,但是有些孩子卻積極主動。
有些孩子在晚上的時候能夠安然入睡,有些孩子卻很難入眠。

我們也會發現,不愛說話、做事內斂、晚上不易入睡等現象,很容易出現在同一個孩子身上,為什麼會這樣呢?

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安全感不足,從而導致他們在面對陌生環境的時候無法適應,從而變得「內向」。

而這些孩子也都有一個共同點,就是在小時候幾乎都曾經被媽媽逼著「分開睡」。

「分開睡」的確可以鍛煉孩子的獨立性,但是「不恰當地分開睡」,卻會讓孩子變得缺乏安全感。

 

「跟媽媽睡」和「不跟媽媽睡」的孩子,不用等長大,差別就很明顯

那麼,什麼是「不恰當地分開睡」呢?

第一,就是逼著孩子分開睡,比如有些家長覺得孩子3歲就應該獨自睡覺了,於是便給孩子準備了自己的床,自己的房間。

但是卻發現,孩子並不願意分開睡,於是家長們便強行讓孩子自己睡,哪怕孩子哭鬧也不心軟。

很多人覺得是「心不狠不成事」,只有不心軟,才能夠成功地培養孩子的「獨立性」。

但是殊不知,這樣做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驟降,同時還會產生較大的心理陰影。

而這些陰影可能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消失,從而導致孩子變得唯唯諾諾,甚至自卑焦慮,缺乏安全感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