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年人上班第一件事,先學會脫敏

成年人上班第一件事,先學會脫敏
value101 2025-04-25 檢舉

 

在工作中,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瞬間:

領導者在會議中指出工作上存在一些問題,你總會下意識地覺得自己在影射自己,接下來一整天都心神不寧;

同事之間交流工作,對方語氣稍微急了一點,你就會反复琢磨是不是哪裡得罪了他,進而焦慮萬分;

團隊討論時,有同事提出不同意見,你便覺得是在故意否定你,一整天都為此情緒低落。

工作中,他人不經意的表達、態度,都能讓你在心裡反覆揣測,衍生出諸多煩惱,陷入深深的內耗之中。

一位精神學家認為:人有時會將內心深處的不安、恐懼投射到外界,因而對他人的言行過度解讀。

但很多時候,我們腦海裡那些沒來由的焦慮,只是自己內心投射的產物,其實同事和領導者並沒有額外的深意。

工作上的許多痛苦,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太敏感了。

成年人上班第一件事,就是先學會自己脫敏。

 

01

我有一位朋友,是某985高校的碩士。

在廣告公司做策劃,專業技能十分出色,但個性非常敏感。

有一次,在專案討論會上,氣氛異常緊張,領導翻著她的方案,眉頭皺起,隨後和同事提出了很多否定意見。

這本是工作中再正常不過的討論,但她卻像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。

接下來的幾天,她彷彿掉進自我否定的深淵。

晚上躺在床上,翻來覆去睡不著,反覆回想工作中的細節:

是之前和領導溝通時態度不夠好,得罪了領導,所以領導才故意針對她?

同事們是不是在故意挑刺,畢竟這個專案很重要,他們想跟自己競爭?

她甚至想到了幾個月前,有次同事聚餐沒有叫她,是不是從那時開始大家就已經開始孤立自己了?

 

這種過度敏感,就像一層細密的濾網,將工作中的負面訊息無限放大。

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,在她心裡就是天塌的大事。

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人,也能輕易影響她的情緒。

她開始陷入自我懷疑,完全沒心思工作,整天默默​​觀察同事,越觀察越覺得同事每一句話都有深意。

為了自保,她把自己身上的刺也豎起來,對別人也夾槍帶棒、愛搭不理。

慢慢地,同事都覺得她莫名其妙、不好相處,也不再主動和她親近了。

後來,她覺得自己被孤立太痛苦,就去提離職了,領導得知前因後果後一頭霧水,因為在領導看來,那次會議上的討論只是正常的工作交流罷了。

 

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「情緒粒度」 ,指的是一個人區分並辨識自己具體感受的能力。

過於敏感的人,情緒粒度往往很細,對工作中的負面評價和挫折感知尤其清晰且強烈。

他人的中性表情,往往會被解碼為否定訊號;

正常的意見分歧,會被解讀為對自己的人格攻擊;

無意識的口頭禪,也會成為讓他們反覆琢磨的弦外之音。

然而事實上,大多數情況下,什麼也沒發生,也沒人刻意為難,一切只是自己的內耗罷了。

 

一個人在工作中過度敏感,只會成為自己事業的阻礙。

因為當你不斷復盤白天工作中的細枝末節,為那些或許根本不存在的「冒犯」和「惡意」而黯然傷神。

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被無端消耗,真正能投入工作本身的能量就所剩無幾。

職場不是溫室,沒有人會時時刻刻注意並小心翼翼地照顧你的情緒。

在這裡,業績與成果才是衡量價值的重要標準。

假如你無法學會為自己脫敏,那麼無論在哪工作,升遷的通道都會被自己親手堵死。

 

02

知乎上一位博主,曾聊起自己的程式設計師朋友。

這個朋友是他見過的,情緒最穩的人。

有一個大型專案開發,時間緊迫、任務繁重,他們整個團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。

偏偏此時,核心模組出現了嚴重技術故障,致使整個專案進度停滯不前。

計畫負責人脾氣本就火爆,在會議上對著他們大發雷霆,言辭激烈,將眾人罵得狗血淋頭。

許多成員自尊心受挫,感覺遭受了極大的羞辱,滿心委屈與不甘,甚至有人當場就想嘟挑子不干了。

但他只是靜靜聽完批評,也沒絲毫辯解與反駁,默默回到工位,排查問題去了。

周圍人都覺得他太過“沒脾氣”,被人指著鼻子羞辱還能沉得住氣。

但他就像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,對周遭的議論和情緒充耳不聞。

最終,他花了六、七個小時,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並順利修復。

後來隨著專案的推進,客戶的需求又發生了多次變更,讓許多同事怨聲載道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