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傷:五十多歲的父母,總是消耗兒女的祝福

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傷:五十多歲的父母,總是消耗兒女的祝福
value101 2025-04-17 檢舉

國學大師南懷瑾說:“人一生的福分是有限的,當你享受這些福分帶來的美好時,更應謹慎使用,節約使用。”

不管是個人,還是家庭,都要把福氣存起來,慢慢用,而不是一下子就耗盡。

身為父母,也要考慮到下一代,如何傳承家庭的福氣,又想辦法為兒女添福。要不是這樣,兒女的人生,會過得很痛苦。

以此可見,如果父母五十多歲了,還處於以下幾種狀況,家庭是很悲哀的。

 

 

01

父母用自己的偏見,橫加乾涉兒女找對象。

父母五十歲後,兒女也成年了,找對像是理所當然的。

可是如何找到心儀的對象呢?到底以父母的標準為準,還是兒女自己做主呢?

往往會因為兩代人的經歷、出生年代、三觀的不同,才產生意見分歧。如果各執己見,互不相容,就會鬧起來。

 

強勢的父母,逼著兒女聽自己的 ,那兒女和對象,就只能分手了,就算堅持在一起,也看不到希望。

我的一個親戚,在外頭打工的時候,被一個湖北人騙了。然後他深信一句話:“天上九頭鳥,地上湖北佬。”

巧的是,他的女兒找了一個湖北對象。這下子,親戚死活不答應,整天就是罵人狀態。

女兒特別為難,選擇和對象結婚,逃之夭夭,是不孝;選擇聽父母的,又心有不甘。

帶著偏見看人,世上就沒有幾個好人。這讓兒女去哪裡找對呢?

 

02

父母身體還算健康,卻坐等兒女養老。

說說我自己的家庭。

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,我的父母五十多歲。

當年,母親的一個朋友,到縣城掃大街,就邀約母親也一起幹。

母親說:“有三個兒女,還去掃大街,太丟臉。養老,他們會管。”

父母從五十歲到六十歲,十年的時間,在農村種菜,為此自給自足的狀態,幾乎和養生沒有太大差別。至於存款,他是一分都沒有。

 

母親到了六十歲,幹農活是不利索了,自給自足都困難。因此生活費,就伸手向兒女要。

而母親的朋友,卻在環衛處,辦理了退休。自己的晚年,經濟上完全不靠兒女。

現在母親七十多歲了,生病,生活費,租房,開銷是很大的。

不是我不孝順父母,而是想起母親的決策,就一聲嘆息。母親也很懊悔,但人生沒有回頭路。

從命運安排來講,五十歲就是安排退休的最佳年紀。兒女開始獨立,不要父母供養;父母還健康,能夠賺錢,給自己繳交養老保險。

如果父母坐等兒女養老,這兒女越往後越體會到「上有老,下有小」的壓力。

現在的家庭,通常是一兩個孩子,獨生子女也不少。如果孩子要贍養老人,經濟上不一定會吃得消失。父母不存錢,退休等,慢慢變成了兒女的累贅。

 

03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