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傷:五十多歲的父母,總是消耗兒女的祝福

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傷:五十多歲的父母,總是消耗兒女的祝福
value101 2025-04-17 檢舉

父母長住兒女家,不把自己當外人。

有一個很現實的觀點:父母的家,永遠是兒女的家;兒女的家,不一定是父母的家。

要搞清楚,大家和小家,是有差別的。

有的父母,到五十歲就想好了,去那個富有的兒女家住,反正也不會被趕走。或偏愛哪一個兒女,住下來,就到老去的一天。

幾代同堂,在古人眼裡,是很幸福的,也有巨大的合力。但在今天看來,卻是雞飛狗跳的。

古代的人住大院落,人與人有一定的距離,並且兒女都是農人,生活很單純;現在的人,住小區,套間,人與人天天面對面,都忙著工作,看外人臉色等。

當兒女結婚後,父母來幫忙帶娃,這段時間還好,各自忙碌。如果娃讀書去了,父母也閒著了,閒事就越來越多。

父母和亂七八糟的鄰居,攀親帶故,還帶人來串門;父母對媳婦女婿的做法,不認同,各種批評和指責;父母對兒女的工作,不很滿意;兒女和愛人吵架,父母馬上跳出來,各種壓制。

父母從五十歲開始,住在兒女家,往後就是二三十年,想起來令人頭皮發麻。

人可以忍一時,無法忍一生。

 

04

父母幹了很多缺德的事,導致兒女前程受阻。

有一個詞語,叫「政審」。

也就是說,兒女要找好工作,就要調查家裡的人,是否有坐牢、治安、政治、老賴問題等。

如果父母做缺德事,那麼他們的身上是有污點的。這就帶來了許多麻煩,導致兒女找工作受到限制。

因為父母的緣故,兒女找不到心儀的工作。往後的日子,是很難過的。

也有可能,兒女要走很多冤枉路,還是迷惘。最後,只能在社會底層。

可悲的是,兒女走到哪裡,都要遭受各種白眼。人家在背後戳脊梁骨:“這個是某某的兒子,某某坐過牢......”

 

05

幸福的家庭裡,父母走一步看十步,人老了還在積福。

作家老舍,這樣描述母親:想盡辦法送兒女讀書。老捨去師範學校,母親就花半個月借錢,湊生活費。

老舍當了老師,母親也不去依靠,而是繼續在農村生活。

母親病故的時候,知道交通不便,社會動盪不安,也沒有告訴老舍,讓其回來奔喪。

老捨去留學,很久沒有和家人聯繫,母親一點都不怪。

社會安寧的時候,老舍回到老家,兄弟姊妹都熱情招呼。

 

老舍在文章中寫道:“生命是母親給我的。我之能長大成人,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。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,是母親感化的。”

以人為鏡,我們可以得出做好父母的幾個標準。

一是為家庭,兒女,長久考慮。在養老,讀書等方面,做出安排。

二是保持幾個世代的距離,沒有囉囉嗦嗦的聯繫,讓兒女獨自成長,堅持遠行。

三是養老上,不拖累兒女,自己想辦法,就算過世,也不要厚葬,降低開銷。

每一代人慢慢用福氣,又努力累積福氣,那麼家庭的福氣越來越多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