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遇到看不慣的媳婦、女婿,不要討好,記住三句俗語就夠了

老人遇到看不慣的媳婦、女婿,不要討好,記住三句俗語就夠了
value101 2025-04-15 檢舉

你應該發現了,現在的老人,在媳婦女婿面前,總是很卑微的樣子。

封建時代,公公婆婆當家做主,要是媳婦不聽話,可以逼兒子休妻。比方說,宋代的陸遊,第一任妻子唐婉,就被陸母逼走了。

如果誰家有上門女婿,那女婿就得服從岳父母的管教,畢竟是「吃人飯,服人管」。

如今是倒過來了,媳婦女婿多半是當家人,老人在家就是服務生。

常常是,老人家洗衣煮飯拖地,大家還不滿意。

其實,老人打心眼裡看不慣媳婦女婿,那就別一直忍氣吞聲,討好是沒用的,應該擦亮眼睛,記住以下三句俗語,調整相處方式。

 

01

「一屋不容三姓人」:走遠點,別當是一家人。

什麼是「三姓人」?

也就是說,婆婆、兒子孫子、媳婦,分別是不同的姓,或者說,岳母、女婿外孫、女兒,是三個不同的姓。

大家來自於三個不同的原生家庭,因此在成長的歷程,生活的習慣,三觀上,都不太一樣。

我的三伯母,出生在山溝裡;其媳婦來自四川。

孫子出生之後,三伯母承擔起帶娃的任務。按照山里人的做法,三伯母常常熬粥,然後一口一口餵給孫子。

媳婦見狀,就很不理解,為什麼家裡有米粉,卻不用?

三伯母說:“當初我養兒子,也是這樣做的,兒子還不是長得高高大大。”

媳婦固執地認為,這是窮苦年代的做法,不可取。兩個就爭了幾句,很不愉快。

事情的起源,很明顯:每個人的育兒方式,都按照老家的習慣,但習慣的差異很大。

除了育兒,我們還在待客、過年、婚配、出門、擇良日等,都有風俗的不同。

到了過年,三伯母就喜歡做肉湯加蛋、麵條,每個人非要吃一碗。媳婦喜歡做一種米糕,也對麵條不感興趣。

我們沒有辦法消除「原生家庭」帶來的差異,只能夠做到,大家不同住一個屋子。每個人的習慣,習俗都自己用,自己承受,就相安無事了。

就是了老人帶娃期間,也盡量用媳婦、女婿的一些做法,老人有想法,可以提建議,千萬別一意孤行。正所謂,人在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。

 

02

「會痛的疼媳婦,不會痛的痛閨女」:看長久,別把關係搞反了。

從表面看,媳婦女婿、兒女都是自己的晚輩,都是一個大家庭裡的人。

從深層看,還是有很大差別的,有內外之分。

通常,有兒有女的家庭裡,媳婦是娶進來的,女兒是嫁出去的。雖然女兒和父母血脈相連,但人情上,媳婦和公公婆婆相處的日子更多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