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遇到看不慣的媳婦、女婿,不要討好,記住三句俗語就夠了

同樣的道理,女婿是新加入的成員,女兒是有血脈的人。
老人的眼裡,常常是這樣的:兒女是自己人,忍不住要護短;媳婦女婿是外人,一旦離婚,就徹底沒有關係了。
正因為老人對人有不同的看法,導致“偏心”,打心眼裡對媳婦女婿的不是很友好。
比方說,老人家在過年的時候,給兒子女兒一個大紅包。但是媳婦女婿沒有。老人認為,媳婦是一家,女婿女兒是一家,給誰都一樣。再說了,肥水不流外人田。這明顯就錯了,讓媳婦女婿受到冷落。
聰明的老人,會把紅包給媳婦女婿。花一樣的錢,但是得到的愛,卻多很多。
以此類推,過節的時候,老人主動打電話給媳婦,女婿,邀請來聚餐,而不是打電話給兒女。這就把外人當貼心人,把有血脈的人當外人。
老人遇到事情了,第一時間是告訴媳婦,而不是請女兒來幫忙;有好處,也是如此。尤其是遠嫁的女兒,鞭長莫及啊。
血脈關係是走不掉的,沒有血脈的關係需要人情來維繫的。這樣思考和行動,關係反過來,但是關係徹底理順了。
在生活中,老人要關愛晚輩,外人被籠絡人心,自己人靠血脈紐帶,就能一家親。
03
「靠山山倒,靠樹樹搖,靠人人跑」:多存錢,別指望誰養老。
很多老人,之所以寧願卑微,也在媳婦女婿家,或是費盡心思去幫助媳婦女婿,就是自己的養老經費不足。
一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,每個月都要兒女給贍養費,不可臉色,大概是不能的。
老人在想,是兒女給贍養費,關媳婦女婿什麼?這就大錯特錯了。媳婦和媳婦女婿是夫妻,財產上是不分彼此的。
有的時候,兒子失業了,要給父母贍養費,還不得向媳婦要?
拿人手短啊。老人想要活得有尊嚴,那就養老靠自己。不到萬不得已,都不要求人。
老人自己累積了財富,也有退休金,那麼在走不動的時候,還可以掏錢,請媳婦女婿護理,就像請了一個護工一樣。
要注意的是,養老的準備,也不是從晚年開始,而是在中年開始。這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。
04
很多的俗語,非常不好聽,但是大家一起總結出來的,道理是很對的。
搞懂以上幾句俗語,老人才能促進幾個世代的關係,也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。
當然,老人家還要做到行善積德,不要給晚輩添加不必要的麻煩。一輩子做善事,人品會閃光,從而大家都點讚。
媳婦女婿以老人為榜樣,感受到了善意,對老人的態度自然就好了。
不管多大年紀,改變自己,比改變他人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