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建議:給35-45歲牛馬的八條忠告

人生建議:給35-45歲牛馬的八條忠告
value101 2025-04-07 檢舉

 

05

你對人再好,不如對人有用。

歲月,是一塊磨刀石。

少年氣被磨沒了,理想被碾碎了,一些中年人喜歡琢磨起人情世故來。

例如動不動就跟同事稱兄道弟,費盡功夫積攢所謂的人脈。

笑臉練習千百遍,一套妙語連珠,句句說到領導心坎裡。

工作了幾年,本事不見多幾分,心眼倒多了好幾個;薪資不見漲,察言觀色的本領卻漲了不少。

但最後,跟你關係要好的那個領導,優化的第一個人是業績不好的你;你獻殷勤的那個同事,你被辭後就把你拉黑了。

 

職場只看利益不看感情,中年人早該看透:公司不是家,同事不是兄弟。

麻省理工學院有個著名的校訓:“在這個地方,睡眠、學分和社交,你最多只能做好兩樣。”

放在職場上同樣適用,休息,薪水和社交,你最多只能選擇兩樣。

在單位,只做淺層社交。

把維繫關係的時間,放在做好工作上;把迎合領導的精力,用在提升價值上。

一個人的價值不在團建酒量裡,在解決問題的效率裡。

當你越來越優秀,同事自會向你靠攏,領導者會把你放在心上。

 

06

別和年輕人拼體力,要拼腦子、拼經驗。

人生半坡幾多愁,恰似那一江春水向東流。

 

中年人一想起自己的工作就發愁,在年輕人的圍追堵下,每進一步都難如登蜀道。

你佩服自己加班到2點,但年輕人一聲不吭就熬夜改完PPT。

你高強度工作幾小時,精力就難以為繼,年輕人一杯咖啡下去,可以連軸轉一整天。

跟年輕人拼體力,輸的一定是中年人。

梁實秋說:中年的妙趣在於認識人生,認識自己,做自己能做的事。

中年牛馬都要審視自己,學會揚長避短。

真要跟年輕人比,就比怎麼用三通電話解決他們加班三天的問題,是怎麼一眼看穿甲方最底層的需求。

想要薑還是老的辣,那就得發揮自己的優勢,做到人無我有、人有我精、人精我專。

你對產業的深刻認知,累積了十幾年的經驗,才是讓你跟年輕人掰手腕的資本。

 

07

不折騰,少投資。

這幾年,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觸:世上有兩種人試誤成本越高,一種是窮人,一種是中年人。

中年牛馬,往往兩點全佔。

年輕時,可以一言不合就炒掉老闆,一腔孤勇四處闖進。

現在一辭職,中年人的履歷狗都嫌。

二十出頭時,一人吃飽,全家不餓。

現在呢,背著房貸車貸,扛著學費醫療費,樁樁都是用錢處。

 

這應了那句話:二十歲裸辭叫青春,三十五歲裸辭叫絕症。

中年人的每一次折騰都是拿底牌梭哈,這不是在追夢,而是在追債。

之前,我有一個朋友,覺得打工沒前途,見奶茶利潤可觀,就想押上全部積蓄開奶茶店。

我馬上勸住他,尋求出路是好事,但別亂跳坑。

逃離職場,不等於財富自由。

我們可以輕資產創業、小成本試錯,如果選擇一旦奮不顧身地去折騰,就要承擔失序帶來的劇痛。

說到底,穩中求變、穩中求勝,才是中年牛馬該有的智慧。

 

08

不認命、不認輸:把「我不行」變成「我可以」。

月過十五光明少,人到中年萬事休。

許多中年人被現實磨沒心氣,在「我不行」「做不到」中認命躺平。

直播帶貨如火如荼,讓他們轉型開闢新賽道,他們覺得勝任不了。

 

DeepSeek橫空出世,別人都在琢磨如何應用AI,他們覺得自己搞不定。

導演王潮歌曾說:“絕大部分人死於36歲,不是肉體的死,是倦怠、焦慮、沉默,對於生活沒有熱望。  ”

人到中年時,不往上,就容易往下了。

年紀愈是上去,愈是靠一口氣吊著。

如果這口銳氣洩了,就沒法突圍,走出中年危機這座圍城了。

我認識一個傳統媒體的朋友。

公眾號異軍突起時,單位裡的其他中年人覺得駕馭不了這種風格,只有他興致勃勃地去試水溫;

視訊號興起時,同行們又覺得視訊語言和文章語言是兩種體系,乾不了,他卻鉚足勁地去學習。

最後呢,他們單位創立了融媒體中心,他順理成章成了負責人。

生活越不如意,越是要保持積極飽滿的心態。

人生下半場,能夠決勝千里的,始終是自己內心的力量。

只有不斷更新、重啟,我們方能迎來新生和轉機。

 

35歲,被稱為職場榮枯線。

很多人覺得,是因為年齡卡在那兒,導致中年危機。

但我認為,真正讓日子人仰馬翻的,是那個不做準備的自己。

中年牛馬如果一味低頭拉車,注定找不到出路。

記得抬頭看路,生活光景才能一日勝一日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