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墉《我不是教你詐》:這16人性潛規則,很髒,但很現實
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紮心經驗:
職場之路磕磕絆絆,明明工作出色,卻得不到領導青睞;
說話不討喜,明明一片好心,卻常遭到誤會和曲解;
老實本分做事,明明從不主動招惹人,卻被小人暗中算計……
世道如江湖,有太多人情世故的背後,暗藏玄機。
正如作家劉墉所說:“人生就像一局棋,你不但自己要算,還得想想別人怎麼算。”
他把自己半生以來,關於為人處世的深刻感悟,寫進代表作《我不是教你詐》中。
此書問世二十多年,熱銷近400萬冊,至今仍被無數人奉為處世經典。
書裡,劉墉以刀刃般敏銳的洞察力,剖析了人際關係的規律本質,直指成人世界的種種「潛規則」。
如果你常常為複雜的人情關係而苦惱,一定要讀讀這本為人處世的黃金指南。
悟透書裡的16條人性潛規則,你便能保全自身,在紛繁世界中,活得游刃有餘。
1
社交篇
1. 別人拒絕一兩次可能是客氣,拒絕三四次一定是有原因的。
在書的開篇,劉墉說了一個故事。
主編老王找陳教授約稿,眼看截止日期快到了,可陳教授的稿子還沒寫完。
老王便找到陳教授,陳教授說,稿子忘家裡了,隔天再交。
但老王不同意,打算直接去他家裡拿稿子。
誰料陳教授一推再推,一會兒說自己沒那麼快回家,一會兒說家門口不好停車。
老王卻一再堅持,非要跟陳教授回家。
陳教授只能坦白說實話,自己的稿子還沒寫完。
劉墉說,老王明明可以適可而止,非逼著人把話說破,結果導致兩個人都尷尬。
成人世界裡的許多托詞,都是為了保全顏面的暗示。
別人拒絕你一兩次可能是巧合,若是一再推辭,就要思考對方有什麼隱衷了。
步步緊逼,刨根究底,只會讓你顯得不識趣。
看破不說破,給人階梯下,才是社交場上心照不宣的默契。
2. 不確定的事,不要過早承諾。
在書裡,劉墉辛辣地點出:
「八字還沒一撇,就做承諾,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。
做承諾的人,以為承諾有利於事情推動,到頭來,卻發現造成更糟的影響。 」
現實生活中,很多人常常在衝動之中,對人誇下海口,應承自己做不到的事。
殊不知,說者無心,聽者有意。
越是輕率承諾,越會在事情沒辦成時,讓別人大失所望。
事非宜,勿輕諾;苟輕諾,進退錯。
不確定的承諾,永遠不要隨便說出口。否則,最後只會騎虎難下,讓自己感到尷尬。
3. 送禮送的是面子,而不是裡子。
書裡有個觀點:給人送禮物,如果不把麵子做足,收到的只會是反效果。
譬如,送人1000元的手機,就不如送人1000元的擺飾;
送人幾千塊的購物券,就不如送人等價的金銀項鍊。
送禮送得再實用,也不如讓人顏面有光。
好的禮物,既能投人所好,也能滿足對方的虛榮心。
把禮物送到人心坎上,才能展現出對對方的重視,往後關係進一步發展,也能水到渠成。
4. 與人相交,最忌交淺言深。
書裡,劉墉講了個紮心的小故事。
小英和老公吵架,被新來的唐小姐看到了。
唐小姐又是請小英吃飯,又是開車送小英回家,一路上說了很多體己話。
小英破防了,把對老公的不滿,全告訴了唐小姐。
就在小英還在慶幸,遇到像唐小姐這樣的知心人時,沒想到,唐小姐轉頭就把小英的隱私,告訴了單位所有人。
風聲走漏後,小英找唐小姐對質。
唐小姐居然笑嘻嘻地說:“交朋友嘛,別那麼較真,何況是你自己要講的,怪誰呢?”
小英又氣又惱,卻無可奈何。
人心隔肚皮,你永遠不知道表面和你無話不談的同伴,背地打著什麼樣的算盤。
若不想成為旁人茶餘飯後的談資,就別對誰都掏心掏肺,把隱私和盤托出。
凡事留個心眼,切忌交淺言深,才是明哲保身之道。
2
說話篇
5. 當你洩漏一部分秘密時,等於洩漏了全部。
劉墉在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:
人的窺探欲是很重的,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,就想挖出全部。
即便你只跟別人透露了片言只語,對方都會捕風捉影,妄加揣度。
流言蜚語都是從一句話開始的,大廈的崩塌也往往因為一個裂痕。
你若真想保守秘密,就應該做到緘口如瓶,半字不說。
否則,紙包不住火,真相遲早會大白於天下。
6. 高情商的溝通,是把贏的感覺讓給別人。
劉墉發現,生活中很多人,都喜歡在溝通時壓人一頭。
例如,和伴侶爭論觀點時,堅持己見,各不相讓;
或者,與人合作時,居功自傲,瞧不起對方。
到頭來,即便贏了別人,也輸了關係。
劉墉說,我們自說自話的時候,千萬不能忘了別人的存在。
表達欲再強,也要懂得傾聽,少在嘴上逞能。
把優越感讓給對方,既能讓別人感到舒適,也能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。
7. 別人埋怨家人時,聽就行,別真附和。
書裡,有個叫小欣的讀者,遇到了一件糟心事。
原來,她的朋友和老公吵架,上門找她倒苦水。
小欣為了安撫朋友,也跟對方吐槽了起來。
誰料沒多久,朋友夫妻倆就和好了,還反過來責怪小欣搬弄是非。
這一幕,讓讀者覺得諷刺不已。
現實中,總有人會在朋友吐槽親人時,隨聲附和。
以為這樣能讓朋友有發洩的出口,殊不知,相對於朋友和家人的關係,你不過是個局外人。
背地裡對人說三道四,只會遭人記恨,貽人口實。
少瞎摻和別人家務,才不至於落得里外不是人的下場。
8. 不想被人拿捏,就要保留說話的空間。
書中說,很多老實人之所以吃虧,就是習慣在說話時,把細節交代太清楚。
例如,別人問你有沒有空,你明明可以說“在忙”,卻偏偏交代自己在哪裡、做什麼;
例如,別人問你薪水多少,你明明可以打馬虎眼,卻一五一十告訴了對方。
很多時候,細節說得越多,越容易被抓小辮子。
逢人且說三分話,未可全拋一片心。
凡事多考慮,不必把實際情況和盤托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