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你對孩子越好,孩子對你越冷漠?

為什麼你對孩子越好,孩子對你越冷漠?
value101 2024-11-02 檢舉

前段時間,我受邀前往閨密家作客。

閨密上初二的兒子小亮也在家,一直在自己屋裡打遊戲。

到了飯點,閨密去喊小亮吃飯,還說做了他最喜歡的菜。

結果小亮在那埋頭打遊戲,理都不理媽媽。

閨密提高了音量:“快點過來吃飯了!等會菜都涼了!”

「我不餓!」孩子有點暴躁了。

“怎麼能不吃飯呢!別餓著了啊!”

“我說了,不想吃!”

這時孩子爸爸也過去了:“趕緊的,來吃飯了,媽媽親自做的,都是你愛吃的。”

小亮徹底煩了:“不吃!不吃!你們趕緊走!”

最後他爸爸和媽媽只能無奈地走了,小亮繼續在那玩遊戲。

閨密回到客廳,看到我,臉色有點尷尬。

隨後,閨密唉嘆氣地說出了內心積怨已久的想法:

「你說我這個兒子,我們可從來沒虧待過他,基本上要什麼就給什麼,從來沒說過一個不字!

但我也不知道為啥,孩子對我們越來越冷漠,態度也越來越敷衍;

上週他爸爸站在梯子上修燈泡,沒站穩差點掉下來,這孩子就在旁邊,竟然連扶都不扶一下……真讓人心寒。 」

聽到這裡,我大概明白了:

父母和孩子就是一場因果關係。

父母前期種下怎樣的“因”,孩子後面就會結下怎樣的“果”。

父母從未給過孩子付出、給予的機會,又怎麼能指望孩子懂得感恩、懂得去愛?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教育專家劉鎖志老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。

有一對夫妻,因為比較忙,一直把兒子交給長輩照顧。

爺爺對孫子特別關心,可謂傾注了幾乎所有的關心與愛。

孩子9歲那年,爺爺生病過世了,孩子哭了半天,但回過頭就忘了。

一個星期之後,孩子就對這件事沒什麼感覺了。

爸爸見狀有點失望,但轉頭一想,可能因為孩子年紀還小,不懂感情。

沒多久,兒子養的一隻小狗死了。

沒想到的是,孩子為此哭了整整一個星期,半年內只要有人提到小狗,孩子立刻傷心落淚。

爸爸這回想不通了,他實在想不明白,為什麼爺爺掏心掏肺地對兒子好,結果兒子對他的感情竟然還不如一隻小狗。

然而事實卻是,這麼多年,爺爺對孩子太好了,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;

而當孫子想要把這份愛回饋給爺爺的時候,爺爺卻往往因為疼愛孫子而拒絕了。

於是,孩子只能把這份被拒絕的「愛」傾注到小狗的身上,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小狗,從小狗身上獲得被需要的感覺。

評論區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:

“人是不會記得翻山越嶺來看你的人,人只會記住自己翻山越嶺去見的人。”

一段關係中,你越是無條件對一個人好, 那個人越不拿你當回事,理所當然地輕視你的付出。

豆瓣上有一個小組。

這個小組有個讓所有父母感到心驚肉跳的名字:父母皆禍害。

小組成員是一群深覺自己受到父母傷害,而選擇站在父母對立面仇視父母的人。

有些人抱怨父母太窮,無法讓自己進入上流社會生活;

有些人嫌棄父母不上進、墨守成規,才會一輩子沒出息,白白葬送了他當富二代的機會;

有些人鄙夷父母的摳搜小氣,吃飯還要打包;

還有些人諷刺父母不配擁有他這樣好的兒子,暗嘲自己生錯了人家,投錯了胎。

言語中對父母的怨恨,讓旁人看了都深覺寒心。

俞敏洪曾說:

中國的孩子被給予得過多了,被給予得習慣了,以至於他們把「被給予」當作理所當然的事情,當作天經地義的事情。

當孩子習慣被父母捧在手心,習慣以自我為中心,就很難感念父母的好,最後變成冷漠自私的「白眼狼」。

 

江西一個14歲的小姑娘,趁假期在家裡做了一頓午餐等媽媽下班。

她不僅做了三菜一湯,還細心地切好水果放在媽媽的位置。

 

但媽媽下班回來後,看到桌上色香味俱全的午餐,第一反應卻是冷冷地責備:

“我是要表揚你嗎?你整這麼多菜,我們兩個人吃得完嗎?”

這個懂事的女孩,明明是因為心疼媽媽上班辛苦,想要犒勞媽媽,可沒想到,換來的卻是媽媽的一頓責備。

想必這件事以後一定會讓她留下不小的陰影,以後再也不會為媽媽做飯了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