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越是付出的人 越會被人嫌棄? 心理學:不付出最討好
王大伯說了一句話:「這些東西一直都是她乾的,乾得不好,肯定是歸她的。」
聽到這裡,二兒子明白了,原來不是自己的妻子不會做人,
惹了父母生氣,而是她做得太多了,讓父母習慣成自然了。
所以說,在一個家庭中,越是單方面付出,而不懂得讓別人幫忙,
不懂得讓別人也分擔一部分責任的人,越是處不好家庭的關係的。
03
從心理上看,其實人是一種易於習慣的生物。
就像你去做一件事,如果你做得多了,別人就會認為,這是你該承擔的責任。
可他們自己也不知道,有一些責任,應該由他們來承擔。
為何他們會迷失,從而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呢?就是因為你把別人的那份責任也承擔了,你也就當了可憐的「老好人」。
在一個家庭裡面,如果有三個孩子,那該怎麼為父母養老呢?
如果說全部責任都讓大哥來承擔,那麼大哥將成為「吃力不討好」的那個人。
而父母,也就會把全部的壓力都壓到他的身上。
這樣的結果,不過是其餘兩個兒子啥都不幹,就獲得了孝子的名聲。
而大哥,除了幹活,就還是幹活,最終成為父母眼中的不孝子。
所以說,有些責任,就要攤分的。
就像照顧父母,必須是大哥有照顧的責任,其餘兩位也有照顧的責任。如此,才不會亂了套。
攤分責任還有一個優勢,那就是讓父母明白,誰才是真正待父母好的,而誰才是只會耍嘴皮子的不孝子。
04
俗話說,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。
每一家的人,都有每一家人的特點。對於我們來說,要想與家人處好關係,
就得學會保持一定的距離,不多承擔責任,也不要少承擔責任。
多承擔責任,這是一種愚蠢的做法。因為有些事兒,過猶不及,做多了反而會有害。
而少承擔責任,這就是不懂得做人的做法了。因為每個成員,都得對號入座,肩負自己所屬的重擔。
當每個人都各司其職之後,那麼每個人的付出,才是有意義的,才能被人看在眼裡。
但不管怎樣,還是要說,希望做父母的,都得體諒那些心甘情願為家庭付出的人,
而不是習慣成自然,從而視而不見,抹殺了別人的功勞。
如此,在未來,又有誰會心甘情願去付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