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越是付出的人 越會被人嫌棄? 心理學:不付出最討好
01
在現實生活中,有一個詞叫做「遠 香 近臭」。
一塊 麵包 ,當人離它很遠的時候,人就會認為,這塊 麵包 的味道也許很不錯,內心生髮出一種喜愛之情。
而當人整天對著這塊麵包的時候,人就會感覺,這塊麵包根本沒有什麼 香 味,而且還有濃濃的臭味,讓人倍感噁心。
在這前後不同的對比中,麵包都是一樣的,為何人的感覺和態度會不一樣呢?
其實,這就跟人的心理狀態有關了。
對於那些我們不熟悉,且沒有品嘗過的一切,我們總是抱有一定的期盼和渴望的心理。
這種期盼和渴望,就是人感覺的調和劑。
相反,對於那些我們所熟悉的,已經把握的一切,我們就會對其感到厭惡,
不是這裡挑刺,就是那裡挑骨頭,總認為它不好。
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。要想讓人擺脫這種矛盾的心理,就得讓他們用別的事物進行對比。
如此,人才能真正明白事物的好與壞。
遠 香 近臭,這不僅適用於物,還適用於人。
如果說上面那塊被厭惡的 麵包 ,是因為它過分普通的話,
那生活中許許多多有所付出,卻又被人嫌棄的人,那是因為他們過分普通嗎?
其實,並非如此。
02
在一個家庭中,我們能發現同樣的情況,那些越是付出的人,越是對家庭成員有貢獻的人,越是被人厭惡和嫌棄。
就好比一個孝子,他過分尊重父母,甚至把父母的話當成是聖旨,不敢違背。這樣的人,他們只會被父母所厭惡。
就好比一個兒媳婦,她過分對公公婆婆好,可公婆卻不領情,認為這麼做是應該的。
如此,在單方付出的情況下,她也就會受到傷害。
曾見過這麼一個事例。
王大伯家的二媳婦張小姐,她自從嫁到了王家之後,便一直操持家務,一邊辛勤地工作,絲毫沒有任何的怨言。
她的大嫂,不是什麼勤奮的人,只會動動嘴皮子而已。
但在王家長輩的眼中,張小姐卻比不過大嫂。而且,就連公婆都認為,還是大媳婦比較好,二媳婦就是喜歡裝模作樣。
在一次家庭的宴會上,張小姐前前後後在忙著,可就是因為做飯晚了一會,就被公婆冷眼相待,罵了幾句。
而大媳婦呢?她就陪親戚在外面剝著瓜子聊著天,翹著二郎腿,啥事都沒幹,就獲得了別人的讚許。
在公婆看來,二媳婦每天那麼忙,就是想博得別人的關注和同情,這樣的人,最是討厭。
如此,那一天,張小姐受不了了,便對著公婆頂了兩句,然後就直接回到樓上,準備收拾東西回娘家。
可二兒子他自己也明白,妻子為家庭付出了很多,就是不受待見。他也不知道為何。
便還是先勸她留下,然後拉著她向父母道歉。
後來,二兒子問父母,為何非要針對他的妻子呢,大嫂不也什麼都沒幹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