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最大的遠見,就是逼孩子“長大三次”
只要夠努力,就沒有什麼不能成功的。小挫折,是一場考驗,繼續努力,就撐過去了。
但到了一定的年紀,就會發現,很多人,一輩子勤勞,但是不富有。
有些事情,你做了一百分的努力,但還是失敗了。若是不能接納結果,還要去努力,這就是災禍的開始。
比方說,孩子上了大學,開始戀愛了。為了一個喜歡的人,也費盡周折。送花,告白,請吃飯,一起旅遊......但是被喜歡的人,還是離開了。
孩子無法接納「愛而不得」的結果,很容易走向極端。採用自殘,威脅,跳河,暴力等方式,去挽回愛情,這就很可怕了。
如果孩子知道,得不到就算了,放手就好了。那麼他就不會為情所困,更不會走極端。
老子說:“勇於敢則殺,勇於不敢則活。”
身為父母,應該告訴孩子,不是所有的努力,都有結果。徒勞無功也是正常的。
從小就讓孩子,去做一些注定完不成的事情,早一點有栽跟頭的體驗。
特別是一些危險、困惑的場景,逼著孩子,承認自己不行。放棄那一刻,也會淚流滿面,但一轉身,人就是重生。
人是有限制的,生活有殘缺,永遠不會完美。允許瑕疵的存在,才是一個人最好的格局。
03
第三,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。
如果一個孩子,懂得了社交,能融入群體,也會放棄得不到的東西,那麼他就會很自由。但也可能會因此頹廢。
更多的是,孩子在困惑,結果不一定是預期的那樣,還要努力嗎?
社交的時候,常常遷就人,有必要嗎?幫人一百次,為什麼沒有得到一次回報?
帶著一連串的問題,我們要孩子去懂得「但行好事,莫問前程」。對於人生、社交、工作等,有許多的挫折,但還是要保持十分的正面。
“結果不好,但是我已經嘗試過了;對方沒有愛心,但是不妨礙我有愛心”,用這樣的心態去做人,人就會自帶陽光。
在西漢開國功臣韓信,還小的時候,家境貧寒,還處處被欺負。
一個洗衣服的老太太,看到韓信可憐,把自己的一碗飯,分出一半給韓信。
韓信說:“我以後要報答你。”
老太太說:“算了吧,就你這樣,還怎麼報答。”
多年後,韓信做官了,帶著千金來回報老太太。這是故事的結局。但更佩服的是,老太太一直都沒有想過要得到報答,因此一直都坦然,一直都實踐自己的好人原則。
沒有結果,就不去做了嗎?就像種田一樣,也許秋天是顆粒無收的,但不能因此就放棄春天的播種。
成也好,失敗也好,都沒有關係,我們得到的,是一個積極的「過程」。
04
劇作家本瓊森說過:“父親的名聲有時無助於兒子,卻反而會淹沒他:他們彼此站得太近,陰影扼殺了成長。”
孩子成長的過程,就是不斷和父母遠離的過程。
給孩子獨立闖蕩的勇氣,社交的智慧,允許自己成功或失敗,總是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,這是父母要儘早做到的。
長大不是身體長高,長胖,而是精神富足,內心強大。
從今往後,讓孩子走出父母的影子,到風雨裡生活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