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歲後,人最好的修養:福不享盡、話不說透、事不做絕
三國時的楊修,一次次猜出了曹操的主見,還到處宣揚。
有人送一盒酥餅給曹操。曹操順手就寫下「一盒酥」。
楊修見了,拿起餅,分著吃掉了。並得意地告訴大家:“'一人一口酥',就是命令一人一口啊。”
後來,楊修因為透露軍機,被曹操問斬。
楊修過世後,父親楊彪,持續在曹操手下做事。
曹操問:“你老人家,為什麼這段時間瘦了?”
楊彪說:「愧無日光先見之明,猶懷老牛舐犢之愛。」 他只是談了自己對兒子的愛,並沒有對曹操恨之入骨,也沒有表現出極大的不滿。
聽了楊彪的話,曹操顯得愧疚。
好的言語,是一定有迴旋的餘地,從來不是咄咄逼人的。
就是人在氣頭上,忍耐一分鐘,開口就能緩和很多。
人老了,正要從清醒轉糊塗。少說幾句,不說絕對如何,不血口噴人,不怒氣沖沖,是修養,也是家庭的祥和,待人的和善。
03
事不做絕,還有後路。
俗話說:“兔子急了也咬人。”
很多人,之所以被傷害,不是因為對方多凶狠,而是對方被逼到無路可走了,只能成為對立面,奮力一搏。
給人留餘地,自己不樹敵,對方也能夠改過,調整。
北宋大臣張詠,在益州做官的時候,有一個賊人,把耕牛殺了,然後潛逃。
張詠下令:“若賊人自首,就不追究。”
賊人很怕,一直藏起來。
張詠把賊人的妻子和母親,都抓起來。賊人就來自首了。
張詠以此為機會,大量宣傳,從此地方上的賊人,都來自首。
張詠登記好賊人,然後安排他們到種田。
很快,地方一片祥和。
有句很有哲理的話:“遇蛇不打三分,打而不死罪七分。”
對付如蛇蠍一樣的小人,都不能用十分的力道,讓對方有改過的機會。更何況是普通人呢?
一件事,牽涉到幾個人,你讓一步,那麼對方就能歇一口氣,也不被事情傷害。接著,對方也會讓你一步來。
人老了,做事有退路,這不是軟弱無能,而是隨機應變,體現仁義。
把別人逼著走極端,對自己的傷害是最大的。別人走極端的根本,是你把事情做絕了。這些連鎖反應,我們應該避免。
日常中,鄰居對你不友好,你也不去報復;錯過了公車,也不對司機謾罵;沒有人讓座,也不要抓住別人。
另外,老人做好事,也不要做絕,不要越俎代庖。
04
曾國藩在得到功名之後,修建了書房,取名「求闕齋」。
一輩子都謙虛,努力讀書,提升自己。從來不把自己當成「權威」。
當我們六十歲之後,職業生涯,到了頂峰,然後就退下來了。往後,你千萬不要認為,自己還在頂峰,而是習慣做一個慢慢下坡的人。
人老了,處處留餘地,事事留人情,愛人愛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