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歲後,人最好的修養:福不享盡、話不說透、事不做絕

六十歲後,人最好的修養:福不享盡、話不說透、事不做絕
value101 2024-06-29 檢舉

《道德經》中有言:“天道忌滿,人道忌全。”

任何事物,一旦「滿」了,就會走下坡路,或是把自己逼到無路可走的狀態。

好的人生,一定是進退自如的,言行舉止,總是意猶未盡的樣子。

當我們過了六十歲,就算是老人了。不只要自己活得自在,還要多給子孫一些引導,

千萬不能自己為所欲為,導致報應在子孫。

凡事留有餘地,是一個老人最好的修養。

 

 

01

福不享盡,留與子孫。

北宋趙匡胤,做了皇帝之後,感覺坐擁江山不易,想盡辦法過節儉的日子。

過節的時候,他給母親和皇后,分別只送了三千錢、一千錢,顯得寒酸。

有一天,他看到永慶公主穿著孔雀羽毛做的衣服,於是勸阻。

公主說:“我是公主,為什麼不能穿?”

趙匡胤說:“公主打扮華麗,宮裡的人就會仿效,然後外面的人也會仿效,仿效的人多了,這是多大的奢侈?”

一天夜裡,他醒來,想要吃陽羊肝。身邊的人問,是否要安排一下?

他說:“如果我今晚吃了,那麼禦膳房每天都會殺一隻羊。”

 

接著,就什麼都沒做。

從趙匡胤開始,北宋延續了幾代,並且持續興旺。

到了宋徽宗,可以為了運送一塊太湖石,拆掉幾座橋;耗資巨大,修延福宮和艮嶽。

宋徽宗手下的大臣蔡京,也認為,奢侈一點,是為了促進發展。

蔡京說:“《易經》有言'豐亨豫大' 。太平盛世,就是要多消費,這是做大做強的跡象。”

很快,宋徽宗就變成了亡國之君。他的兒女,也因此遭災。

近代戰略家曾國藩說:“福不多享,故總以儉字為主,少用僕婢,少花銀錢,自然惜福矣。”

就是普通的農人,都知道:“但留三分地,留與子孫耕。”

老人把幸福的生活過了極致,就會出現奢侈、驕橫、狂妄等狀態,一不留神就把德行都敗壞了。

若是老人家還很貪壽,身體上有各種折騰,逼著子孫照顧自己。那麼老人的壽命可能會長一點,但是子孫苦不堪言。

老人把幸福建立的子孫的痛苦之上,那就是坑了子孫。

持續過勤儉節約的生活,多做積德積福的事情,順其自然變老。到了最後,還能留下一筆手尾錢,這才是子孫的福氣。

 

02

話不說透,難得糊塗。

《待人五法》中寫道:“知人不必言盡,言盡則無友;責人不必苛盡,苛盡則眾遠。”

人一開口就可以說,但是要閉口,卻很困難。

很多老人,認為自己很有經驗,因此看到別人幹啥,馬上就急著表達,就怕別人幹不好,出亂子。

事實上,老人的經驗,慢慢被時代淘汰。急著表達,往往會添亂。

更糟的是,老人一開口,就滔滔不絕,而別人處於對老人的尊重,在旁聽。彼此相處,是非常尷尬的。

“說出去的話,如同潑出去的水”,等自己發現話說錯了,再去收回,顯然是不可能的。

三國時的楊修,一次次猜出了曹操的主見,還到處宣揚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