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了才看透:什麼天倫之樂、兒孫滿堂,是自己騙自己

01
絕大多數人的期望:兒孫滿堂,天倫之樂,安度晚年。
這種期望,真有可能成為現實嗎?
機率很小。絕大多數的老人,都無法享受兒孫滿堂、天倫之樂、安度晚年的福氣。
這一點,看看農村的老人就知道了。他們的宿命,不過是淪為孤寡留守老人罷了。
人,之所以期望,就是因為現實很難做到。否則,也就不會期望了。
老了才看透:什麼天倫之樂,什麼兒孫滿堂,其實都是自己騙自己。
02
沒有錢,連親人都不可能團聚在一起。
一個問題:為什麼農村的老人,都會淪為孤寡老人?
原因很簡單,農村貧窮,家裡沒錢,子女長大後,都需要外出到城市打工。這一打工,就是一年的時間。
所以,我們會發現,每一年的返鄉春運,都擠滿了人。這些人,都是歸家的遊子。
除了過年的時候見一面,其餘的時間,其實連面都見不到。
理想化的情況:即使家庭再貧窮,親人也能相聚在一起,有感情,有溫度,有幸福。
現實中的情況:只要家庭貧窮,親人就需要外出打工,感情什麼的,早就被生活消磨了,愈發現實,愈發冷漠。
所謂「湯無鹽不如水,人無錢不如鬼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人老了,要安享天倫之樂,第一時間,是家庭有錢。滿足了物質基礎,才能進一步滿足精神需求。
03
子女成家後,跟父母的距離,將漸行漸遠。
如果你的孩子已然成婚,那你一定會有一種感覺:子女跟父母的距離,漸行漸遠了。
之所以漸行漸遠,就是因為這兩代人,早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了。
子女還未成婚,依舊在原生家庭裡邊,跟父母自然是一個家庭的人。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牽掛,只有跟父母的牽掛。
子女已然結婚,有了自己的小家庭,那他們就會遠離原生家庭,跟父母就不是一個家庭的人了。他們有了其他的牽掛,遠勝於對父母的牽掛。
父母和子女,你是選擇父母呢,還是選擇子女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