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擺攤賣雞爪的知名香港女星,我覺得失業也要趁早

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:
香港TVB女星陳思齊去市場擺攤賣雞爪了。
身為TVB的御用女配,陳思齊的決定讓許多人感到驚訝。
一方面她在TVB拍過很多爆劇,例如:《學警出更》《迎妻接福》《搜神傳》《公主嫁到》。
一方面她還是曾經的香港小姐,拿到了當時的「完美肌膚」大獎。
但這幾年,香港電影業不太景氣,很多明星紛紛下崗再就業。
擺攤的擺攤,當服務生的當服務生。
例如之前洞見君寫過52歲的資深演員戴耀明在餐廳打工。
身為TVB的金牌綠葉,戴耀明從業三十多年,拍過上百部影視劇。如今隨著TVB的衰落,只好在餐廳打工維持生計。
也有香港女星梁★詠,因為演戲的機會太少,選擇在商場擺攤賣小飾品。
當然也有一些轉行比較成功的。
例如:演員陳鍵跑去當了一名大廚。
演員朱千雪轉行為律師。
香港小姐麥明詩轉型成為跨國公司的商業顧問。
其實香港影視業的沒落早就成了不爭的事實。
有人早早打算,早早轉型。
有人卻在大船即將傾覆的時候,才急忙脫身。
要我說,失業這件事,也是要趁早。
趁著年輕,有時間,有心氣,才有可能搏出一個更好的未來。
等到大船將傾的時候再跳船,多半會比較狼狽。
01
前幾天和朋友聊天,頗為感慨。
畢業之後,他順利去了當地設計院上班。
十幾年前,設計院絕對是個香饃饃,每年光年底的獎金就十幾萬。
但好景不長,因為地產業不景氣,設計院的活越來越少。獎金很快就降到幾萬,收入大幅縮水。
我之前就勸他,希望他早點轉行。
但是他想著畢竟穩定,熬一熬總會好的。
結果一熬就是四、五年,如今日子比以前更難,每個月到手只有幾千塊的底薪。
最重要的是,他年紀已經太大了。
如今上有老下有小,也不敢輕易辭職,做了十幾年的設計,再轉行也不知道幹啥。
就只能空閒時間打打零工。跑外賣、跑滴滴,日子過得緊巴巴的。
每個行業都有周期,這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。
在業界紅利期的時候,當然是衣食無憂。
但一旦遇到行業下行,就需要早點準備。
我十多年前在傳統媒體產業,做到了某知名刊物的副主編。
當時傳統媒體有多火?
廣告商來投廣告,都要提前預約。用日進鬥金來形容也不為過。
但很快新媒體產業開始崛起,傳統媒體開始出現下滑的趨勢。
當時很多人都在觀望,覺得自媒體不一定能成氣候。但我卻覺得大勢所趨,不是人力可以阻擋的。
於是我選擇改行,投入新媒體產業。
眨眼間,十年已過,過去的傳統媒體幾乎凋零殆盡。
但是十年間,我卻已經翻身上岸,完成屬於自己的人生躍遷。
作家九邊說:如果遲早要面對一個問題,不如早點面對。
有十來年的思考時間,總比只有幾個月強。
單身的時候思考這類問題,總比拖家帶口還背著車貸房貸強。
失業這件事,宜早不宜晚。深以為然。
很多人總是恐懼改變,明明知道未來是條死路,卻還是不見棺材不掉淚。
溫水煮青蛙,等到溫度升上來,再想跳出來就太晚了。
早一些失業,早一點脫離一個衰敗的行業,盡快完成人生轉型,才能迎來人生的轉機。
02
這幾年網路上有個很火辣的段子:年紀輕輕就當上了保安,少走四十年彎路。
意思是說:既然早晚要失業當保安,不如一步到位,現在就去。
這是年輕人在壓力下的躺平與自嘲。
但我想說:保全這類工作是沒有任何成長可言的。這是一個完全沒有門檻的職業,誰都可以去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