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生強調:早上經常吃雞蛋的老人,過不了多久,身體或有4個改變

研究顯示,每天吃一個雞蛋的人,血液中膽堿的濃度會比不吃雞蛋的人高出15%左右。
而這些膽堿能顯著提升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,簡單說,就是讓「免疫戰士」更能打。
再者,卵磷脂於肝臟代謝有著關鍵意義,並且能夠推動體內抗炎因子的分泌。
如果每天早上都堅持吃雞蛋,免疫系統可能會更平穩地運行,炎癥反應的機率也會降低。
有些人可能會發現,平時老是感冒或者覺得身體發虛,但堅持吃雞蛋一段時間後,這種「虛弱感」似乎少了很多,這背後離不開雞蛋對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。 不過得提醒一點,有些人對雞蛋白蛋白過敏,而這會引發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。 出現類似癥狀時,一定要減少食用量,甚至停止食用,免得「好心辦壞事」。 體重管理:可能帶來驚喜 雞蛋有個特別的優點,那就是飽腹感強。 對於那些想減肥的人來說,雞蛋可能是個很不錯的選擇。 早上吃兩個雞蛋,能讓人幾個小時都不覺得餓,而這種「抗餓」效果來自雞蛋里的蛋白質和脂肪。
研究顯示,那些在早餐中加入雞蛋的人,比吃高碳水早餐的人平均攝入的午餐熱量少15%。
從長遠視角而言,這種削減熱量攝取的方式對體重的控制大有益。
有一項持續12周的實驗發現,堅持每天早餐吃雞蛋的肥胖人群,體重平均減輕了4公斤,而對照組的體重變化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當然,這也得看吃雞蛋的方式。
如果一早上煎兩個「油亮亮」的荷包蛋,外加兩片黃油麵包,再來杯奶茶,這熱量加起來可能不比漢堡低。
想靠雞蛋來控制體重的人,最好還是選擇水煮或者蒸雞蛋,配點清淡的蔬菜。
但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早餐吃雞蛋太膩,尤其是長期習慣高碳水飲食的人,剛開始吃雞蛋可能會覺得胃口不舒服,這種情況下可以慢慢適應,別一下子吃太多。 雞蛋中的卵磷脂對大腦功能有什麼作用? 雞蛋黃里的卵磷脂,除了對免疫系統有幫助外,還和大腦健康關係密切。 卵磷脂能夠分解生成磷脂醯膽堿,磷脂醯膽堿為神經遞質乙醯膽堿之前體。
乙醯膽堿在大腦中負責傳遞信號,簡單說就是「讓腦子轉得快」。 有研究表明,血液中磷脂醯膽堿濃度高的人,認知能力的表現比普通人要好,尤其是在注意力、記憶力這些方面特別明顯。
對於老年人來說,卵磷脂的意義更大。
阿爾茨海默癥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一大特徵就是乙醯膽堿的缺乏,而雞蛋中的卵磷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。
雖然它不能治病,但卻能通過補充「腦部營養」,讓衰退的過程變慢一些。
然而,妄圖憑藉雞蛋就讓大腦變得極為聰明,是不切實際的。
它更像是一種「長期的基礎維修」,需要慢慢積累效果,而不能指望短期內看到什麼神奇的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