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以後頓悟:人生最大的謊言,就是找一份喜歡的工作

最近,刷到一位42歲大叔的獨白影片。早些年剛步入社會時,他在街頭表演吉他,覺得這樣自由。
一段時間後,因為收入不穩定,他動了找家公司上班的念頭。
他先是去了家塗料公司,但是工作強度太大,短短兩個月就離職了。
後來他去推銷保險,做了大半年,也得到了同事和領導的認可。
但他自己卻覺得“沒感覺”,於是不顧領導的挽留,去了家電梯維修公司。
結果到了新公司不久,他發現自己身為新人學徒,在轉正成為師傅前,每個月只有1,500元底薪。
很快,他又開始尋找其他的工作。
一晃幾年過去,最近他在經歷十幾次面試失敗後,不得不接受了一份吉他教培的兼職。
儘管這份工作,完美避開了他對理想工作的一切描述。但至少能夠提供一份收入,供他補貼家用。
看到這,不由想起一句話來:把年輕人和中年人區分開來的,是工作。
剛上班時覺得,幹得不開心就換,總是能找到喜歡的。
經歷得多了才明白,沒有什麼事情是為了討你歡心而存在的。
尤其人到中年,對於工作談什麼都是虛的,只有賺錢養家這一條才是真的。
01
知乎上有過一個熱度很高的問題:
哪些話乍聽之下讓你醍醐灌頂,但越琢磨就越覺得不靠譜?
有個選項被頂到了第一位: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。
留言區裡,一位匿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。
他畢業後,和兩位大學同學一起創業。
每天起早貪黑,收入沒有保障,還常常在倉庫打地舖。
堅持到了第二個年頭,他還是選擇了退出,然後找了家大企業去上班。
本以為大廠穩定,工作壓力一定會小很多。
沒想到部門的氛圍特別卷,每天都有乾不完的活,一點也不比創業輕鬆。
更讓他懊惱的是,當初和同學創立的公司,後來成功上市了。
那會兒留下來的人早已財務自由,把父母接到身邊,將子女送去最好的學校。
反觀他自己,不但薪水沒怎麼漲,反而因為產業不景氣,時刻擔心會被裁員。
每當工作遇到不順心的時候,總會下意識覺得,下一份工作會更好。
然而事實上,本著喜歡去找工作,注定怎麼選都是錯的。
事情少的薪水低,薪水高的離家遠,離家近的又有處理不完的瑣事和糾紛。
知名部落客@粥左羅 曾說:
「以前我討厭打工,因為要被人管,直到我自己拉了個團隊,終於不用被人管了,卻發現不得不做一件更不喜歡的事——管別人。”
你看,無論處於哪個階段,我們總要面對職場中的種種不如意。
工作的本質,是讓你在這世間擁有抵禦風險的能力,守護家人的底氣。
而中年人的清醒,就是收起對工作過多的期望,專心做好自己的事。
02
想起最近重回熱搜的顧少強。
10年前,顧少強在鄭州一家重點中學當心理老師。
因為覺得這份工作太過枯燥,她在辭職信中寫下了那句:“世界那麼大,我想去看看。”
遊覽各地風光後,她在古鎮落腳,當起了民宿老闆,過著無數打工人羨慕的生活。
10年後的今天,顧少強卻回到了家鄉鄭州,重新做起心理諮商的工作。
事實上,經營民宿遠沒有她預想得那般美好。
除了洗不完的床單,刷不完的馬桶,每天還要處理各種突發狀況。
後來連姊姊送的絲巾也戴不了,理由是手太粗糙,一碰絲巾就得掛毛。
但後來女兒快到了上學的年齡,為了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,回大城市找份穩定的工作,對顧少強來說顯然是個更優解。
生活就是這樣,年輕時可以去看世界。
到了中年,就不得不扛起身後的家。
一份工作無論你是否喜歡,都是你負重前進的資本。
在居民大樓的弄堂裡,送貨師傅獨自扛著上百斤重的冰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