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脫胎換骨的認知觀念:不要當別人的救世主

一個脫胎換骨的認知觀念:不要當別人的救世主
value101 2025-04-25 檢舉

 

董宇輝曾在直播間吐露一件往事。他有個弟弟,之前在老家上班,儘管工作輕鬆,薪水卻不高。

董宇輝建議弟弟,去大城市闖蕩一番。

弟弟聽了他的建議,先後在上海、深圳待了兩年。

但弟弟既適應不了大城市的生活節奏,工作能力也有限,能拿到的薪水十分微薄。

到最後,他不但沒賺到錢,就連房租都交不起,只能無奈回到老家。

董宇輝對此,十分慚愧:

“後來,我就再也不給人亂建議了,我們偏頗、片面、狹隘的思想不足以指導別人的人生。”

人活在這世上,見過的世面都很有限。

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片面的想法,給別人的人生指錯了路。

管好自己,不干涉別人的因果,才是一個人最清醒的認知。

01

前陣子,重溫了電視劇《我們的新時代》,有個片段讓我相當感慨。

白菁和文靜兩人相識多年,關係很要好。

後來文靜離婚,為了養活孩子,她去當了計程車司機。

好友白菁看到,替文靜感到不值。

她認為對方師範畢業,本該有一番好前程,不該被如此埋沒。

於是,她建議文靜換個工作,也主動為朋友牽線了一些老闆。

對方覺得開計程車很自由,便婉拒了她的好意。

她卻固執地說:“照我說的做吧,你要是沒有簡歷,我幫你寫一份好了,你就準備面試吧。”

見狀,文靜終於忍不住說:“你總以為自己說得才對,把你覺得正確的事強加給我。我完全不想換工作,你聽懂了嗎?”

最後,兩個人不歡而散,多年的感情就這樣結束了。

你是不是也是這樣:

看到別人走了彎路,就恨不能立刻幫他們糾正方向。

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活法,倘若過度幹預,只會事與願違。

妄圖去改變風的方向,移動山的位置,本就是你自己的執念。

網友@王思忱 講過自己的故事。

她過去有個關係不錯的朋友,兩人總會一起說些知心話。

後來,對方交往了一個男朋友,整天遊手好閒,不務正業。

不僅如此,他還有暴力傾向,只要不如意,動輒便是一頓打罵。

思忱看不過去,苦口婆心地勸好友分手。

但好友嘴上說得斬釘截鐵,沒兩天就又跟男友和好了。

到最後,好心沒好報的她反被責怪多管閒事,跟朋友的關係也一度降至冰點。

馬克李維在《偷影子的人》一書中寫道:

“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,就算是為了對方好,因為這是他的人生。”

朽木活得好好的,你非要把它雕成才,最後還不是白費力氣;

蛙在井底待得好好的,你非要把它帶出來,只會讓它的世界觀崩潰。

任何改變別人的念頭和想法都不要有。

試圖改變別人的命運,本來就是一場錯誤。

 

02

心理學上,有個概念叫作:拯救者心態。

意思是說,只要身邊的人遇到了困難,就急於伸出援手,如果不站出來拯救對方,內心就會充滿罪惡感。

這類人習慣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上,但最後只會背負別人的因果。

要知道,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,也改變不了一個無知的人。

倒不如管好自己,別干涉別人的人生。

職場顧問崔錚,有個遠房表哥。

他從小不學無術,淨做些偷雞摸狗的事。

眼看表弟三十多歲還一事無成,崔錚念及往日的情分,便想著幫他一把。

他先是藉給表弟十萬塊,又將對方當合作人,介紹給幾個創業的朋友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