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,不用刻意試探,看他的家庭關係就可以了

人在社會上,不得不和人打交道,又怕和人打交道。
萬一交錯了人,這是會傷害自己的,甚至毀掉自己。
學會一些識人術,是混社會的必備知識。
孔子說:“父子之道,天性也;君臣之義也。父母生之,續莫大焉。君親臨之,厚莫重焉。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,謂之悖德。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,謂之悖禮。”
誠然,一個人能否深交,不是看他錢財多少,不是看他有多成功,不是看他人脈多廣,而是看他的家庭關係。
01
看親子關係,孝順,是做人的大道。
東漢末年,有一個叫江革的人,老家在齊國臨淄。
父親早亡,加上戰亂不斷,他背著母親,逃到了江蘇一帶。
一路上,有好幾次遇到了盜匪。江革都說:“請寬容,我有老母親要侍奉。”
盜賊也是父母的兒女,也就網開一面。
到了江蘇,他們的日子更難了,江革就去做僱工,養活母親。
母親過世後,他在墳墓旁邊居住了多年。
永平初年,江革舉孝廉為郎,因為工作出色,被提拔為中郎將。
史書記載:“次翁之孝,於險阻艱難中,全人所不能全。孔明鞠躬盡瘁,寧俞薄鴆橐,正同此一副心事。忠臣孝子,所以爭光於日月也。”
一個孝順的江革,加上一個竭心盡力工作的諸葛亮,就是東漢末年最大的光芒了,如同日月。
古代很多時候,判斷一個官員是否可靠,就看他是否孝順。這是很聰明的做法。
曹操、陶侃等名人,都是因為孝順,被朝廷重用。
如果你有深度思考,你會發現──一個連父母都可以坑害的人,要去坑害一個朋友,同事同學等,不是很自然嗎?
父母的養育之恩,都可以忘記的人,還會惦記什麼友情嗎?
但凡孝順父母的人,親親子關係都不會太差。你會發現他,隔三差五打電話給父母,聊天的時候,會談起父母有多好。
在過年過節,他義無反顧地去老家,陪伴父母。
百善孝為先。對父母好,這是善良的根源。丟掉父母的人,善良的根基不見了,就隨時可能作惡。
02
看手足關係,互助,是做人的格局。
周公姓姬名旦,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個兒子,周武王的親兄弟。
西周建立後,周公因為功勞龐大,被周武王定為輔政大臣。
《史記》記載:“武王病。天下未集,群公懼,穆卜。周公乃祓齋,自為質,欲代武王,武王有瘳。”
周武王生病的時候,周公向老天祈禱,希望病痛在自己身上。
周武王過世後,周公依安排,極力輔佐年幼的周成王。
大臣管叔、蔡叔、霍叔嫉妒周公,就造謠,說周公要謀王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