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輩想補充營養又怕咀嚼困難?專家教你如何軟化肉質、處理水果

今年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,每 5 位國民有 1 位為 65 歲以上長者。長者面臨的考驗除了各項病痛外,也包含骨質疏鬆與肌少症。骨鬆與肌少症不僅影響行動能力,咀嚼肌流失、牙齒的減少,更與長者的營養補充息息相關。
老年人牙口不好、食慾下降,會直接造成體重減輕,肌少症持續惡化,嚴重者可能會引起衰弱症。挑選質地較柔軟的食材之後,如何處理、烹煮也是一門學問。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部主任張惠萍,提供幾項建議,幫助長者吃得快樂又健康。
給長輩的肉類怎麼煮?營養師曝 4 撇步
針對肌肉不斷流失的銀髮族群,攝取足量的蛋白質是必需的,不過,有些肉類筋肉質硬、不易咀嚼,長輩難以吸收。對此,張惠萍提醒,「瘦肉」尤其是腰內肉(小里肌),肉軟、油少,補充蛋白質的同時也能避免膽固醇 。
至於後續如何烹煮,讓肉片更好攝入消化,張惠萍提供以下 4 個秘訣。
捶打肉片或去除筋膜
以新鮮鳳梨汁或奇異果汁醃漬,透過酵素分解蛋白質
以滷、蒸、燉的方式料理
使用壓力鍋或悶燒鍋墩煮
攝取肉類之餘,蒸蛋、豆漿、水煮蛋,也是質軟又能補進蛋白質的選擇。
怕噎到怎麼辦?可切成絲狀或加增稠劑
除了攝取肉類,水果富含維生素 C 與纖維質,同樣能為健康加分。張惠萍提到,可選擇西瓜、芒果、火龍果、木瓜等不硬的水果,切成適口大小,長、寬約 3 公分以下。對於牙周病患者,再切細一點甚至成絲狀,能方便長者吞咬。
再更進一步的話,張惠萍也建議能去核、去籽,連同果皮打成果汁,讓長者連著細沙喝下去。若擔心噎到、嗆到,可以加入增稠劑,飲用時頭也不要抬太高,以減低噎到的風險。
有些長者因為肉類、水果吃難以咀嚼、吞嚥,從此抗拒這類型的食物。不過,張惠萍認為,長輩即使牙口不如以往好,依舊可運用其他方式,幫助食物變得更好入口。同時,也建議依照「每日飲食指南」安排菜單,幫助長者維持營養與生活機能。
多咀嚼活化大腦好處多!營養師教三招改變食物質地 輕鬆吃得下!
能吃就是福!隨著年齡增長,牙口不好或疾病影響咀嚼功能的問題不可輕忽,營養師帶大家正確選擇食物質地,透過一些生活妙招來軟化全穀雜糧類、肉類和蔬菜類,牙口不好也能輕鬆吃夠營養!
當年紀增長,對營養素的需求增加,但常會因為進食能力變差吃不下,不但影響生活品質,也可能導致體重減輕、營養不良,甚至會影響認知功能。
咀嚼刺激腦部功能 延緩退化
過去不少研究指出,咬合能力和腦部認知功能有強烈的相關性。在一篇韓國進行的研究中也發現,咀嚼能力較好的受試者,認知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較佳。
重點分享咀嚼不只是幫助我們將食物磨碎、更容易被消化吸收,同時也可以刺激腦部的血流量增加,刺激海馬迴,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因此若因牙口問題影響咀嚼,建議積極治療,同時也可以調整食物質地,不建議直接以流質食物代替,以免加速退化。
選擇適當的食物質地 享受用餐時光
當牙口不像以往這麼好,吃硬的食物使不上力,吃太軟又覺得沒食慾,因此選擇適當質地的食物就非常重要!
可以咀嚼食物且吞嚥功能正常時,建議以容易咬的「軟質飲食」為主,也就是以普通飲食為基礎,避免質地堅硬、纖維粗糙的食物,易於消化及吞嚥。
食材軟化小撇步 好吃又營養!
備餐時除了選擇本身軟嫩的食材,也可以透過不同方式將食材軟化,以下提供三個調整食物質地的好方法。
一、全穀雜糧類軟化步驟
全穀雜糧類(如五穀米、糙米、紫米)的纖維和營養豐富,但因為較不容易軟爛,入口後容易有顆粒感,建議可以依照以下步驟事先處理:
先將全穀類食材洗淨後泡水
放入冰箱,冷藏一天後取出,將水瀝乾
可以再放入冷凍庫一天(可省略)
取出後可以直接放入電鍋中烹煮,或是加入白飯中共煮
另外,也可以用根莖類的食物(如芋頭、地瓜、南瓜)做取代,烹煮後鬆軟有營養!
二、肉類食材的嫩化技巧
家禽或家畜類的食物烹煮時較不易軟爛,可以透過下列方式讓肉質變更嫩:
將肉片筋膜去除,或是以肉槌敲打肉片
用新鮮鳳梨打成汁,並將肉塊放入醃製,用手輕拍或揉捏使肉質軟化,烹煮前可以再沖洗或直接烹調。
提醒:鳳梨酵素需要取自新鮮鳳梨,可以先打完汁後分裝放入冷凍,或製成冰塊方便未來使用。
肉類如果處理上較繁複,營養師也推薦可以用魚類、豆腐或蒸蛋來補充蛋白質 。
三、蔬菜類軟化步驟
纖維較粗或不易煮爛的蔬菜,如甜椒、花椰菜、芹菜,煮太久會影響視覺和口感,可以用以下方法將食材軟化:
將食材洗淨切成段狀後瀝乾,放入冰箱冷凍 1-3 天
從冷凍拿出來後,不需解凍即可直接烹調
提醒:葉菜類及菇類不適用
備餐時可以透過餐具(筷子、叉子或湯匙)壓食物,判斷食物的軟硬度,確保食物可以輕鬆被長者咀嚼,就算牙口不好一樣可以吃得健康、均衡又美味。
如果遇到長者有進食的困難,家屬可以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協助,如社區營養師、家醫科醫師、復健科醫師或老人醫學科醫師,交由專業人士評估會更好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