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與不生,到底誰更後悔?真相揭露:比生兒育女更重要的,是這一點

生與不生,到底誰更後悔?真相揭露:比生兒育女更重要的,是這一點
value101 2025-04-07 檢舉

不過,夏錦菊還是希望保住子宮。畢竟,她還那麼年輕。

而焦灼等待的夏父,顯然更在意女兒的安危,果斷簽字後,就在手術室外寸步不離。

後來在手術室,夏錦菊歷經兩次心臟驟停,醫生給她下了病危通知書,還是夏父給了夏錦菊莫大的支持和陪伴,最後夏錦菊轉危為安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觀看期間,不時還能看到彈幕上飄過「孕媽」「準爸爸」的打卡,不免覺得:

不論是夏錦菊為孩子生死一線,還是夏父擔憂女兒心急如焚,都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牽掛。

生孩子,從來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冒險,而是牽動著一家人的心。

在作為對“婚育佛系”的90後,我曾問過身邊的朋友:“是什麼讓你下定決心生孩子的?”

有人說“是理解和尊重”,也有人表示“在這個時代,女性可以試著抓住每一個機會,走出自己的小世界”。

誠然如此。

在還沒生育之前,我們會去設想各種生活場景:有了孩子影響工作,養育成本太高讓人累…

但當媽媽們少了些“後顧之憂”,那些沒來由的焦慮,都會得到緩解。

 

婚姻幸福的重要性,遠高於生兒育女

聊到生育的話題時,我們還能談些什麼?

學者蔣萊用自己的生育經歷,給了這樣的答案:

“沒有加入的人總不知其可怕,一旦加入又不敢道出它的可怕之處,故此內幕永不為外人所知。”

把生育的焦點,從生兒育女轉向兩性婚姻,揭示了其更本質的真相。

而他的「夥伴」沈洋,更是切身實踐了婚育的幸福法則。

沈洋是女性主義者,和同頻的丈夫組成小家後,她試圖打破傳統家庭模式,讓不少網友看到了另一種可能。

由於夫妻倆的成長軌跡近乎一致:無論是評職稱,或是工作成果,不相上下。

所以在孩子出生後,倆還互相叮囑:“要多顧家一些。”

關於育兒理念,倆都保持著開明的態度。

丈夫負責家中飲食安排,沈洋負責孩子的衣食起居,日常瑣事則交給住家阿姨,費用實施AA制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此外,在這個家裡,還有不少打破常規的相處模式。

譬如,沈洋會把“爸爸媽媽”的口頭禪改成“媽媽爸爸”,而丈夫也會把“世上只有媽媽好”的關鍵字改成“爸爸”。

更有網友關注的雞娃教育,夫妻倆早已達成一致:不考慮步行二十分鐘以上的興趣班,不覺得自家小孩是天才。

一切順其自然,那些生育產生的“母職懲罰”,也沒有出現在沈洋身上。

看完這個故事,想起一句話:

“愛,是我們生孩子的唯一理由。我們生孩子,不是為了任何人。”

年少時,總擔心有了娃,夫妻感情就淡了;而今後知後覺,夫妻關係才是家庭關係的核心。

養兒防老也許不會過時,但真正能陪我們走到最後的,還是枕邊人。

婚姻好了,孩子會才好,家會才好。

 

生與不生,並沒有標準答案。

如果你選擇丁克,那可以在步入老年之前,盡可能地提升應對風險的能力。例如,擁有不錯的物質條件,或有可靠的愛人相伴。

倘若你選擇生育,就得在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後,對他負責,對家庭負責。譬如,不用「養兒防老」的觀念勒索孩子,不以「他是我的全部」困住自己。

因為,世界上大抵沒有完美的選擇,怎麼選,都有遺憾。

我們能做的,就是過好當下的日子,盡情享受這個沒有唯一解的人生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