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單位用上了DeepSeek,好員工的邏輯徹底崩壞了

只要願意,初學者能在短短幾分鐘內,獲取別人窮極一生的累積。
正如作家韋娜所說:海嘯面前,所有的經驗都是空白。
「一招鮮,嚐遍天」的日子早已過去,抱著越老越吃香的念頭,只會淪於平庸。
決定你未來高度的關鍵,是跨越學科的眼界,和不斷迭代的認知。
03
最近刷到一段給我印像很深的話:
「自從有了各種AI工具,我這個打工人也過了把當老闆的癮。
提個具體的需求,DeepSeek負責寫文章,Midjourney負責配圖,豆包負責審核,最後自己調一下排版,就給直接發出去了。 」
這讓我想起自媒體人@秋天 提出的兩個公式:
過去的能力=熟練度×工作時長;
未來的能力=提問品質×AI使用率。
從前,我們自嘲是公司的螺絲釘,拿錢工作,其餘不問。
而當AI浪潮滾滾而來,真正的聰明人早已跳出員工視角,開始讓AI給自己打工。
去年12月,一款名為「小貓補光燈Pro」的APP火上熱搜。
這款APP能讓用戶能在拍照時,可自動實現分割畫面補光與亮度調整。
讓人大跌眼鏡的是,這款爆火的APP是一個叫陳雲飛的年輕人,在旅行途中僅花了20分鐘就開發出來的。
陳雲飛從未學過編程,但有了這個創意後,他立刻想到讓AI代為開發。
很快,他就像是擁有了一個配備齊全的團隊。
他自己作為領導,只需給團隊成員相應的任務。
而這個「一人團隊」研發的軟體,最後橫掃一眾大廠的產品,登頂了手機應用程式付費名單。
劉潤曾在ChatGPT爆火後表示:
「與其擔心AI搶走自己的工作,不如倒逼自己轉變視角,像CEO一樣提問思考。
你越是懂得如何向AI表達訴求,就越能發掘自己的職場潛力。 」
未來,將是一個人活成千軍萬馬的時代。
身處這樣的時代,當小兵的人和當將軍的人,注定會有不同的人生。
04
記得兩年前,有位朋友問我有沒有焦慮。
老實說,焦慮肯定是有過的。
尤其身為文字工作者,看到ChatGPT幾秒鐘寫完一篇文章,從用詞到文法都挑不出什麼毛病。
然而兩年後的今天,面對DeepSeek、Manus的爆火,我內心卻平靜了許多。
真正會被淘汰的,是那些沒有個人風格,只會套用模板、堆砌素材的作者。
因為這些正是AI最擅長的。
而那些業界頂尖的作者,卻能透過持續學習和思考,迭代自己的觀點和邏輯。
他們不但不會被取代,反而能藉助AI提高輸出效率,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優勢。
不只是寫作領域,其他行業也是如此。
孟晚舟就曾說:
“未來選擇什麼行業不重要,重要的是無論選擇什麼專業,都要有意識地去做機器承擔不了的事。”
程式能夠取代重複的工作,不能取代深度的思考;演算法能夠取代過時的經驗,不能取代創新的想法。
說到底,AI消滅的不是工作,而是過時的工作邏輯。
而每一次的技術突破,都是在倒逼我們改變對工作的認知。
從低效率重複到創造價值,從經驗主義到迭代主義,從員工思維到老闆思維…
生活本就是一個跟隨外在環境,不斷改變和調整的過程。
抓住新的底層邏輯,職場路上你就永遠不缺底牌。
▽
聽過一個很深刻的比喻。
AI就像創世紀裡的洪水,席捲舊有的一切,也像徵新的時代。
守著山頂的人,會隨著海平面不斷上升,一點點失去生存的空間。
追逐洪水的人,則能乘坐方舟看見更廣闊的世界。
未來,願你是如魚得水的那批人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