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幸福的秘訣:男人容納女人,女人容納孩子

前段時間,看到「船王」趙錫成在央視《開講啦》的一段訪談。
趙錫成的家族被稱為“美國華人第一家庭”,他的六個女兒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名校:
大女兒擔任美國交通部部長,三女兒曾任紐約州消費者保護廳長,小女兒更是被譽為新一代的「華人女船王」。
撒貝寧問:您是怎麼把六個女兒都培養得如此出色的?
趙錫成飽含深情地說:這表示我一生都愛我太太,真是愛對了。
趙錫成和太太朱木蘭這一路走來十分艱辛,但兩人很少產生矛盾,而是互相扶持、包容。
教導孩子上,他們也極有耐心,很少批評指責,而是尊重、接納和引導。
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,但幸福的家庭卻是相似的。
看完趙錫成的家庭,我才明白,家庭幸福的關鍵,在於「容納力」:
男人學會容納女人的情緒,女人學會容納孩子的天性,家才能真正成為避風港。
01
男人的容納度,決定了家的溫度。
前段時間,看到一個新聞:
凌晨3點,福建某處的天橋上,有位媽媽喝了點酒,想要輕生。
她對著趕來救援的民警,喊出了壓抑已久的委屈:
「我老公什麼都不管,什麼事都要我管,他也不理解我,打電話也不接;
我沒有社交圈,沒有朋友,我什麼都沒有;
我每天都很煩惱,很壓抑,有時候真的很想跳下去算了…”
原來,她是全職媽媽,家裡有3個孩子,每天像陀螺一樣,為這個家庭轉個不停。
而她老公呢,整天對她不管不顧,把她的付出看作理所當然。
她內心的壓抑、痛苦、焦慮不被看見,更無人理解。
時間長了,怎麼不憂鬱崩潰?
想起朱丹曾在微博上發飆,抱怨國產動畫描述的媽媽形象總是格外暴躁。
想想還真是如此。
《大耳朵圖圖》裡動不動就大喊大叫,拎著耳朵教育孩子的是媽媽,《大頭兒子小頭爸爸》裡脾氣暴躁、愛發火的也是媽媽。
為何媽媽們總是那麼暴躁、焦慮?
是因為,在一個家庭裡,媽媽往往是孩子的天然容器,要容納孩子的脾氣,好的、壞的,開心的、絕望的、難過的…
如果她經常孤軍奮戰、又無人理解,就會不堪重負、身心俱疲,最後走向崩潰。
而好的男人,就像一隻溫和的容器,包容承載另一半的種種小情緒,成為她的良藥,撫平她的焦慮和內耗。
趙錫成就曾在自傳中說:
「妻子木蘭為我做了很大的犧牲,我對她的愛也是無微不至的。只要她高興,只要她喜歡,我總是依著她。”
他知道自己在外打拼,妻子一個人操持整個家庭並不容易。
所以,不管平常工作多忙碌,他都始終記著妻子的辛苦付出,給予她足夠的愛護、體諒。
自己下班之後,也總會帶著幾個女兒學習英文。
在趙錫成的滋養和容納下,妻子情緒穩定,盡力經營這個小家,用溫柔的愛澆灌6個孩子。
所謂“容納”,不是忍讓,而是接住她的情緒、撫平她的不安,不是嘴上說一句“你辛苦了”,而是實打實的分擔。
爸爸懂得容納,媽媽才不會在「一個人的戰鬥」中情緒失控,家庭氛圍也會溫暖如春。
02
女人的情緒,決定了孩子的個性。
育兒部落客@錢志亮 講過一個故事:
他之前當班主任時,班上有個女孩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,下課了也不和同學一起玩,顯得格外孤僻、冷漠。
有天放學,其他人都走了,他看到女孩一個人在教室,便去詢問原因。
女孩告訴他:“老師,我不想回家。”
原來,女孩的爸爸酗酒成癮,常常喝醉回來就發酒瘋,每次還要媽媽幫忙收拾殘局。
漸漸地,媽媽的脾氣也變得喜怒無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