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長久的關係,都是反人性的

任何長久的關係,都是反人性的
value101 2025-04-07 檢舉

為什麼意公子能跟他這麼交心?

原來,義公子每次找對方聊天,對方總是安靜地傾聽,從不反駁,從不指責。

意公子工作上有了些想法,對方也是毫不吝嗇的誇贊,可以說是情緒價值拉滿。

正因為有這個朋友的存在,意公子才覺得很多煩惱有了傾訴之處。

上面兩個故事,其實就是人際互動中最典型的兩種關係:消耗型,和滋養型。

 

在消耗型關係中,溝通往往是單向的,充滿了批評和指責;

而在滋養型關係中,雙方溝通則會出現更多的包容與理解。

之所以會有這種差異,是因為消耗型關係中,人都喜歡順著自己的本性去表達。

但在舒服的關係裡,人都會克制自己的表達欲,去尊重、迎合對方的想法。

這也告訴我們:要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,一定要少消耗,多賦予。

給對方足夠的包容與體諒,他人才會還你一份深厚綿長的友誼。

 

3

長久的關係,要反佔有

相信你一定也有過這樣的感受:

自己最好的朋友,跟別人玩得好時,你會感覺到患得患失;朋友長時間不跟自己聯繫,你心裡也會不好受。

之所以會如此,其實都是人內心深處的佔有欲在作祟。

但一味佔有,不但無法拉近彼此間的距離,反而會讓對方覺得窒息,加速遠離你。

克制自己的佔有欲,保持邊界感,才能讓關係久處不厭。

 

1920年代,翻譯家王際真與沈從文經常在一起探討學術,兩人成為至交。

幾年之後,王際真決定到美國深造。

很多捨不得王際真的人,都找到沈從文,希望他勸王際真留下來。

但沈從文卻表示,自己不干涉王際真的選擇。

最後王際真去了國外,並逐漸在那裡站穩了腳跟,他跟沈從文也始終有著書信聯繫。

有人見他們感情這麼好,就建議王際真勸沈從文出國,來此謀更好的發展。

 

王際真直接搖頭拒絕,說:我知道他是不會離開故土的。

這種互不干涉的相處模式,也讓兩人保持了終身的友誼。

而現實中很多人,因為心底的佔有欲,總是希望與別人親密無間,甚至乾涉對方的決定。

結果因為靠得太近,彼此的關係反而更加難以維繫。

陳果曾說:“人與人,就像兩個王國,各自應當保持著寬闊、自然而舒適的疆域。”

就算交情再深,也不要去干涉別人的事情;

就算再緊密,也要給彼此留出空間,相對佔有,絕對自由。

如此,一段君子之交,才能細水長流。

 

聽過一個「漿糊邏輯」的概念:

如果人與人相處,沒有間隙,任意索取,不分彼此,關係就會亂成一鍋粥,矛盾也將隨之升級。

任何關係的維繫,都需要克服人性中的苛責與挑剔。

做到付出而不索取,體諒而不消耗,親密而不佔有。

我們與他人的關係,才會如兩棵大樹般,各自生長,互相滋養,彼此守望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