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紮心的社交真相:對人再好,不如對人有用

一個紮心的社交真相:對人再好,不如對人有用
value101 2025-04-07 檢舉

前輩參加活動,他也會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陪著一起。

但不管他再怎麼獻殷勤,前輩始終對他都很冷淡。

直到有一天,前輩在朋友圈發文求助一個學術難題。

恰巧這個難題,是他大學時研究的方向。

他便給前輩發去一份詳盡的報告,解了前輩的燃眉之急。

隔天見面時,前輩第一次跟他主動打了招呼。

過去的日子,兩人經常在一起討論專案問題,關係也越來越近。

就像週國平說的,社交場上的主宰絕對不是友誼,而是利益或實力。

你一沒本事,二沒財富,即便傾其所有,於人而言,也不過是些不痛不癢的善意。

你的好,既不能給人以方便,也不能替人解憂,別人又憑什麼關注你?

在這個資源稀缺的時代,你所擁有的價值,才是最大的社交倚仗。

你為人取了一百次快遞,倒了一百次茶水,只能證明你好說話。

但只要幫人解決一次問題,你立刻就會引起對方重視。

對我們一般人來說,既沒身分、又沒地位。

才華與能力,才是維繫關係最好的方式。

 

3

社會學家布勞提出一個觀點: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和互動,都是一種價值交換。

與人交往,你有多好不重要,你有什麼籌碼卻很重要。

所以,與其整日鑽營人脈,不如把自己變得有用。

商業培訓師鄧全,分享過一個真實的故事。

山東一對堂兄弟J和K,有一個遠方親戚,是企業老總。

每逢春節老總回村,兄弟倆都有機會跟他見面,還能收到對方的壓歲錢。

J便認為和長輩關係不錯,未來一定不愁沒工作。

逢年過節,他都會打電話、送禮品給長輩。

於是J上學時吊兒郎當,隨便上了個大專,等著一畢業就進長輩的企業。

K卻不一樣,認為雙方血緣關係不深,從不主動拜訪長輩。

但K讀大學時,十分用功。

同學都打遊戲、談戀愛,他整天都在泡圖書館;

旁人睡懶覺、翹課,他早起貪黑學習。

後來,J勉強修夠學分畢業,K則保研至清華繼續攻讀。

當J信心滿滿拜託長輩時,對方直接以學歷太低為由拒絕。

三年後,K清華碩士畢業,正打算找工作。

沒想到長輩卻第一時間打電話,邀請他擔任重要職位。

兩兄弟不同的結局,說到底,還是實力與價值的高低差異。

最後,鄧全意味深長地說:

「想搞好關係的前提,一定是讓別人能夠圖你點什麼。

圖你錢也好,圖你權也罷,總得有個優勢所在。 」

所以人在無權無勢的時候,越需要減少社交。

把應酬的時間,用在讀書、提升專業技能。

當你擁有了過人的能力,無需討好,也會有人向你伸出橄欖枝。

 

作家連岳說,不要擔心沒有朋友,要擔心自己沒有成長。

這個世上,除了家人,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對你好。

人與人交往的基礎,永遠是因為你有價值。

你要做的,不是把時間消耗在無用的討好上,而是爭分奪秒地提升自己。

等風來,不如自己乘風去。

從現在開始,懂得錘鍊自己,提升你的競爭力,當你優秀了,自然有人靠近你。
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

 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