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試官:「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機會,你還會選擇我們嗎?」你怎麼回?
前陣子,有一道面試題引起了全網熱烈討論。
面試官問:“如果有更好的工作機會,你還會選擇我們嗎?”
你該如何回答?
有人說,企業會著重考慮求職者的忠誠度,並應回答:“不論如何,我都會堅定地選擇貴公司。”
也有人表示,第一種回答不符合人性,有投機取巧的嫌疑,應該實話實說:“不會,我會選擇更好的工作。”
第二種回答儘管坦誠,但似乎太直接、不夠理智。
這樣看來,無論回答“是”與“否”,都會讓自己落入兩難的境地。
面試作為求職的必經之路,問題是表象,核心是考察。
洞察底層,消除模糊
每一次求職面試,其實都是一場速配,面試官需要在短時間裡,快速辨識出適配企業的潛在人才。
換言之,“判斷求職者與企業間適配性”,是面試時所有提問的底層邏輯。
一個好的求職者,能洞悉底層並加以配合,主動給出「自身獨特優勢」的相關訊息,並積極爭取,也因此可能會獲得超出預期的結果。
有位朋友,曾分享他們公司一位求職者的經驗。
最初,求職者的履歷並未達到公司職位的硬性條件,被一口回絕。
但他多次主動上門溝通,詳細且真誠地介紹自身狀況。
在他一次次主動爭取下,面試官發現了他有公司所需的創新才能,也發現他的理念與公司文化相當契合。
最終,企業打破了一開始設立的招募原則,決定對他進行面試,而他還在過程中意外獲得了加薪。
其實,對HR而言,每場面試都是在解讀「冰山模型」。
水面上顯露的是「是否符合崗位要求」的履歷經驗、技能方法,而水面下,隱藏著求職者的個性思維、處事原則。
而這,正是面試官想要挖掘的「是否有與企業契合的價值觀」「是否具有適應崗位的軟實力」「是否有長期合作的驅動力」等。
這位求職者成功的原因,在於不糾結「水面之上」的崗位硬性條件,主動向公司展現出「水面下」的隱性優勢──認同企業文化,能為公司帶來實際的長遠效益。
在面試官還在尋找蜘蛛絲馬跡時,有能力的求職者,已經換位思考、主動出擊、給予資訊、消除模糊,讓面試官充分理解、認同自己。
但事實上,或許很多求職者並不清楚公司的真正所需,在源頭上沒有消除模糊,就自然給不出面試官想要的答案。
一場成功的面試,是高效率的雙向篩選。
面試官想聽到的答案是:你需我有,比起其他人,我們的配對是不二選擇。
博弈之間,主動爭取
對於那道網上熱議的面試題,還有一種回答:既然進退兩難,不如讓面試官放心,告訴他現在還沒收到其他公司的offer。
一位朋友,也是這樣的「答題思維」。
在面試前,他就決定“自降身價”,給予一個“讓面試官放心”的薪資。
面試官立刻就爽快地發出錄取邀請,還催促他當週入職,怕他反悔。
入職幾個月後,他從同事那裡聽到了真相:他報出的薪資幾乎比同級職位低50%不止,面試官覺得佔了大便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