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家之間相處最掉價的行為,就這3種,別不信

親家之間相處最掉價的行為,就這3種,別不信
value101 2024-10-31 檢舉

誰知道,飯桌上婆婆對她爸爸退休的事很感興趣,一直旁敲側擊打聽退休金的數額。

當得知她爸爸退休後又被單位返聘,能拿兩份收入,婆婆更加積極,好像非要問出個具體數目才罷休。

到最後,一個不想接話,另一個還偏要問出個名堂,場面甚是尷尬。

原本是為了增進感情才組織的家庭聚會,卻因婆婆的行為,讓兩家人生了嫌隙。

親家之間的信任,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的,以誠相待,不過多干涉和窺探,親疏有度,更能遠近相安。

看到一個比喻,說親家就像兩輛行駛在同一條路上的汽車,都有共同的目標,就是希望兒女幸福,走得太近了難免剮蹭,適當保持距離行駛,反而走得更遠更好。

心理學家丹尼爾·戈爾曼曾說:“你讓人舒服的程度,決定著你所能抵達的高度。”

親家相處也是如此,不用好到不分你我,關鍵在於保持適當距離,彼此尊重,不議論,不揣測,讓關係體面且平衡,這樣子女的生活才不容易偏離幸福的軌道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大事小事總計較,有失包容

常聽人說:“結親如結義,兩家莫生氣。  ”

親家結成後,既要像義氣兄弟一樣,團結協作,更要互相包容,共同解決問題。

若常因瑣碎小事互相指責,推卸責任,不以大局為重,很難建立深厚的家庭關係,更別提助力子女婚姻長久。

所以,有時候兩家父母的格局和心胸,才是決定一段婚姻能不能長久的關鍵。

明代文學家馮夢龍在《智囊全集》中寫:“勿以小嫌疏至戚,勿以新怨忘舊恩。”

不要因為一些小的嫌隙而疏遠親人,更不要因為新的怨恨而忘記過去的恩情,計較多了只會激化矛盾。

有著共同目標的兩家人,理應為了相同的期許適當妥協和退讓,將衝突轉為理解,才能建立穩固的家庭紐帶。

同時,長輩之間的相處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,言教和身教,讓下一代學會如何妥善處理家庭矛盾,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。

包容既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智慧,可以潛移默化地加深家人之間的信任與依賴。

 

來源:視覺中國

 

在《讀者》上看到這樣一段話:

“衝突的解決不在於改變一個人,而在於協商,尋找共同點,找到雙方都能適應的方法。”

這也同樣適用於親家關係的處理。

兩家人和睦相處的關鍵在於求同存異,如果抱著介入、窺探、改變對方的心態去溝通,則會擴大分歧,激化矛盾。

說到底,和諧的親家關係可以為子女的婚姻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。

所以親家應如盟友,尊重、理解差異,並守好各自的邊界,為子女的婚姻生活保駕護航。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