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妻吵架後,誰先道歉?過來人的回答,驚人一致
「連結我們的,是情感不是道理。
如果非要爭個對錯,那可能會把'我們'拆成'我'和'你'。 」
只有想明白這一點,才會拋下對於「誰先道歉誰就輸了」的執念。
知乎上,一位吳姓的網友,分享了自己的婚姻故事:
“和老婆結婚5年,永遠是我先道歉。”
一開始,他單純認為男人就該讓老婆,後來心態卻逐漸失衡:
“憑什麼每次都是我?”
直到有一次,妻子邊哭邊向他道歉。
一來,自責每次吵架都控制不住情緒;二來,感激他一直以來的默默包容與退讓。
這時,他才豁然開朗:
原來,並不存在誰該哄誰。
誰的情緒管理能力更強,誰就有責任幫對方從情緒漩渦中掙脫出來,降低吵架對於感情的損失。
吳先生的心態轉變,正是從著眼於個人得失,到想明白夫妻本是分不開的共同體。
與其靠熱戰或冷戰進行毫無意義的“權力爭奪”,不如為對方讓渡部分自我。
並且,道歉不代表就要捨棄尊嚴,卑躬屈膝。
它代表的是一種誠意的傳遞,傳遞的是「無論如何,都比不上兩個人好好的更重要」。
有了這樣的格局和胸懷,婚姻才不會輕易走散。
除了說“對不起”,還可以這樣做
若是直接道歉太難,也可以在吵架/冷戰後試試這些方法:
比如,用另一種方式「開口」。
有網友分享,結婚10多年,老公從沒在吵架後說過“對不起”,但總會用“給你剝個橘子”這種迂迴的方式來破冰。
以前,她很堅持必須道歉才算完結。
但現在漸漸想通: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,「模糊」一點,也挺好。
當擁有了獨屬於兩人的默契,冷戰後的破冰,便不會再那麼困難。
例如魏晨有次在節目中被問到,吵架後老婆會不會哄你?
他笑著答:
“會,她會問我去不去超市。”
接著調侃自己:
“當然要去,有台階還不趕緊下。”
和諧的婚姻關係,其實正是如魏晨夫婦一般,一個會開口,一個懂回應。
除此之外,還可以和伴侶商量「和好訊號」。
鄧超和孫儷就曾約定好:
兩人吵完架僵持不下時,如果都下不來台又想和好,不用開口道歉,只要起床後把對方拖鞋擺好就可以。
又或者是以口語或行動,來作為結束吵架的方式。
例如網路一對夫妻約定,如果他們兩人吵架了、冷戰了,女方就要在當天晚上給男方做一桌好吃的飯菜,男方則要在晚上睡覺前,給女方打一盆洗腳水。
一個簡單的訊號,既為雙方都保留了面子,又達到了和好的目的。
若有時兩人實在僵持不下,還可以請「仲介」來幫忙。
何為「仲介」?
就是和你們夫妻關係最親近的人,例如孩子、親人、朋友等。
會巧妙利用仲介的夫妻,往往能順利渡過「冷戰」這個關卡。
網路上就有這樣一對年輕夫婦,鬧了矛盾後誰也不理誰。
過了一會,媽媽把兒子叫進來小聲說了些什麼。
兒子聽完很快跑出去找爸爸,沒多久,一家人就笑聲不斷了。
原來,兒子搬來了一張凳子,要求爸爸和媽媽必須同時站上去。
狹小的空間,讓兩人不得不抱住對方。
明白兒子的用意後,夫妻倆自然而然就被逗樂了。
所以,道歉並不是只能生硬地說「對不起」。
當雙方都能深刻體認到冷戰所帶來的危害,並理解道歉其實是通往雙贏的橋樑,兩人就能找到屬於彼此的默契。
那麼破冰,自然就不再是一件棘手的事。
列夫·托爾斯泰說:“家庭中沒有完美的幸福。”
幸福的經營,需要珍惜和照顧,需要耐心和寬容,彼此包容對方的不完美。
莫讓冷戰成為婚姻的絆腳石,也莫把破冰視為不可逾越的鴻溝。
只要兩人攜手共進,一步步前行,婚姻便能在風雨中砥礪前行,歷經考驗而愈發穩固,歷經歲月而愈發堅韌……
— END 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