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舒服的關係,永遠是這三句話

最舒服的關係,永遠是這三句話
value101 2024-10-30 檢舉

他很在意別人的評價,希望別人尊重他,同時對負面評價比較敏感。

在他父親看來,別人提出請求,是很不容易的,所以不該拒絕讓別人難堪。

這樣的交往法則,固然有其可貴之處,但也需要因人而異。

莫言曾說:

“我們風塵僕僕地來到這個世界上,不是為了不喜歡的人而活。”

沒有意義的飯局,能免則免;虛無意的關係,當斷則斷。

不懂得拒絕那些不想深交的人,便會沒有空間留給真正值得交往的人。

生活的圈子其實不大,總是跟很差勁的人周旋,那麼高品質的朋友就會慢慢遠離我們。

 

愛自己,才能更好地愛別人

一位網友,分享了自己的故事。

曾經的她,就是個老好人,對於別人的要求,從來不懂得拒絕。

然而,這份無條件的遷就,沒有換來應有的尊重與珍視,反而讓她在關係的天平上越滑越低。

這樣的處境,讓她內心無比壓抑,憂鬱情緒也漸漸滋長。

直到她遇見了丈夫,在對方的影響下,她學會了把自己的需求置頂。

有一次,她在醫院排隊等了一個多小時,好不容易輪到她了,結果有人想插隊。

要是以前,她肯定就讓了,但那次,她鼓起勇氣,說出了那句久違的「不」。

那一刻,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與自在,彷彿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。

從那以後,她開始學會考慮自己,而不是毫無邊界地迎合他人。

她不再陪朋友打遊戲、聊八卦浪費時間,也不再為了和同事搞好關係而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。

當她學會拒絕之後,生活不僅過得更自在,連憂鬱症也好了不少。

不懂拒絕的人生,猶如一場自我設限的困局。

只有學會狠下心腸說“不”,才是善待自己的開端。

 

在經典美劇《老友記》中,菲比是個充滿魅力、個性獨特的角色。

當許多人為難於朋友的請求而陷入內耗時,菲比卻能直言“我希望我能去幫忙,但我不想去”

有人感嘆,菲比精神真的很超前,因為她反內耗、反討好,敢於直接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,不會為別人的期待而違背自己的意願。

看過這樣一句話:

“拒絕是沒有錯的,錯誤的是我們在拒絕前做出的判斷。”

我們常常擔心為自己考慮是一種自私,不利於關係的維繫,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。

在《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》一書中,尼采提出「健康的自私者」 ,倡導以一種「完好無損的健康的愛」來愛自己。

有別於只關注自我利益,無視他人需求的“精緻利己主義”,“健康的自私”是在關注自我需求的同時,也能夠在利己與利他之間找到平衡。

這種健康的自私,不僅不會影響關係,對自己和他人都是有益的。

正如研究證明:

保持健康自私的狀態,其實對自己和對他人都會產生正面影響(Kaufman, 2020)。

一方面,健康自私程度高的人傾向於表現出更強的自我同情和自尊水平。

另一方面,健康的自私,也往往意味著更高的自我價值和更滿足的生活,更少出現憂鬱。

 

作家畢淑敏曾說:

“如果我們始終不拒絕,我們就不會傷害別人,但是我們傷害了一個跟自己更親密的人,那就是我們自己。”

學會拒絕,是成長的重要一課。

我們不必為自愛而內疚。

與其病態的無私,不如健康的自私。

願我們關愛自己的同時,收穫真正的幸福。

— END —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