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跟誰結婚,一定要戒掉“弱者思維”
無論她先生如何努力表達或行動,她總能找到理由去否定、去打壓。
特別是在「愛人的情書」這一溫馨環節,當她的丈夫深情告白:
「我感到羞愧,我總是礙於面子,而不承認害怕失去你,我不希望再給你冷漠,不關心你的感受。”
當觀眾都以為張婉婷的落淚是感動所致,卻沒想到,她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對自己「脾氣大」的控訴上,直言「我改不了」、「我覺得你有時候特別蠢」。
自始至終,張婉婷都把自己置於受害者的位置。
她就像一隻固執地縮在殼裡的蝸牛,不斷放大自己所承受的痛苦,卻對丈夫的努力與付出視而不見。
即便丈夫做出正向的行動,她給予的也不是積極的回應和鼓勵,反而是持續不斷的否定和壓制。
這種心態,不僅阻礙了她與丈夫之間的理解和溝通,也讓他們的關係陷入越來越深的泥淖。
一個人真正的成熟,是懂得承擔起自我的責任。
以同盟的視角去溝通,以解決問題為導向,而不是永遠對立對抗、劍拔弩張,單方面宣洩情緒。
在一次講座中,黃執中曾分享兩種敘事邏輯。
同樣一件事,一種描述是「我和朋友喝個小酒,回家太晚被老婆罵了一頓」。
另一種描述是「難得老同學見面,因為不想掃興,所以喝得比較晚,回家果然被老婆罵了一頓」。
雖然情節相同,但差別在於,一種是被動的敘述,一種是主動的敘述。
前者是“我好倒楣、我老婆好兇”,而後者是“這是我選擇的結果”。
在生活中,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說辭:
「都是Ta的錯」、「我能怎麼做」、「我也不想這樣」。
看似很委屈、很無力,實則行使的卻是被動邏輯。
哲學家尼采說:
“是我們創造了自己的生活,我們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”
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熟,其實很簡單。
就看在你人生的故事中,你是主動,還是被動。
戒掉弱者氣息
是人生變好的開始
餘秋雨在《借我一生》中寫道:
“人生的路,要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,真正能保護你的,是你自己人生的選擇。”
一位朋友說,從前的她就是受害者的思考模式,一直希望有個人能來救自己。
但直到她改變了認知,人生才徹底改變。
曾經,她的自我價值感很低,無論別人對她做什麼她都接受。
因為她沒有邊界,也沒有力量為自己發聲,導致她身邊都是有毒的人,不斷地利用她、虐待她。
說到底,戒掉弱者思維,不是讓你即便遭遇不幸,也要忍氣吞聲、逆來順受,而是學會自我覺察、自我負責,找到原本屬於自己的力量。
這世上的人,形形色色。
所遇是否良人,從來不由我們決定。
但關鍵在於,你是否允許了他們停留,是否允許了傷害發生,這才是癥結所在。
正如張德芬所說:
“當你覺得所有人都高高在上的時候,是因為你的內在有一個低低在下的自我。當你有被別人輕視的需要時,才會被別人拿捏。”
說到底,外界如何對待你,都是你允許的。
經常體驗被壓迫、被犧牲,往往是因為你把自己放在了較低的位置。
倘若不懂得成長,那麼就只能在自怨自艾中停滯不前。
倘若不改變自身,那麼問題就會永遠存在。
看過這樣一句話:
“把自己看成受害者,就永遠要找兇手;把自己看成前進者,就永遠在找助手。”
千萬不要對受害者思維上癮。
真正的強者,不是沒有眼淚的人,而是含著眼淚依然奔跑的人。
越過內心的那座山,我們終將迎接更廣闊的天地。
— END 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