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遠不要對一個人太好
你無法取悅所有人
卻能成為更好的自己
季羨慕林說:
「人間萬千光景,苦樂喜憂,跌撞起伏,除了自渡,其他人愛莫能助。”
沒有人能救你出泥潭,除了你自己。
有些“傷人的話”,你必須親口說;有些“不討喜的事”,你必須親自做。
若想要停止人際中的內耗,走出困境,不妨做好以下三件事。
(1)對關係“祛魅”
不是所有的關係都值得維護,有時候,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智慧。
我們應懂得對關係「祛魅」。
一是體認到,不是每段關係都需要用心去維護,要分清關係的輕重。
人情薄如紙,人心狠如狼。
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付出,也不是所有關係都值得繼續。
二是看清人性,放下「我對別人好,別人就會對我好」的期待。
人性的底色往往是貪婪和索取,懂得感恩和回饋的人,不過是少數。
並非所有真心都能換來等價的誠意。
若想以人心換人心,也要把真心留給真正值得的人。
(2)設定人際邊界
不要讓自己的付出變成理所當然,而是要主動為關係設定界線。
其一,做不了的事,別逞強去做。
在答應他人之前,先量化自己的時間成本,不要貿然應諾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。
須知,勉強去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,不但無法達成預期效果,也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困擾。
其二,在不平衡的關係中,要懂得及時止損。
當朋友頻繁找你幫忙,卻絲毫沒有一點回饋之意時,你必須掂量清楚。
在成年人的世界裡,沒有人是傻子。
不把你的時間當時間,不要把你的精力當精力,長此以往,關係必然失衡。
及時停損,停止單方面的付出,才是最好的選擇。
(3)看見自己,愛自己
王爾德曾說:“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。”
愛自己最重要的前提,就是看見自己。
理解自己,接納自己,尊重自己。
允許自己成為第一順位,而不是總是忽略自己的感覺。
慢慢學會看見自己,尊重與關注自己,勇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與情感。
我們永遠無法取悅所有人,卻能成為更好的自己。
寫在最後
網路上,有個熱詞,叫「討壞型人格」 。
所謂討壞型人格,指的是那些始終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的人。
他們敢於拒絕任何人的不合理請求,絕不會過度委屈自己去成全他人。
這或許會讓我們在他人眼中變得“不好說話”,但卻能夠幫我們篩選出真正的朋友。
一段健康的關係,在於兩顆心的相互滋養,而非單方面的灌溉與乾涸的等待。
願我們的付出換來的不只是一句“你人真好”,而是能夠被人記在心裡。
願我們都能擁有愛他人與愛自己的能力。
— END 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