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西遊記》:自律的四個境界,原來我是沙僧,你是誰
知名學者康震曾說:
看《西遊記》的過程,就是修行的過程。
從九九八十一難,到修成正果,越往後讀,越在成熟的道路上,多走一步。
作為神魔小說的經典之作,《西遊記》看似虛幻怪誕,實則處處是世故人情,回回有學問深意。
拿唐僧師徒來說,雖然四個人都取得了真經,但每個人最後的封號,卻各不相同。
有人因為經常偷饞而犯懶,最後僅被封為管理貢品的淨壇使者;
有人一路勤懇挑擔,踏實幹活,最後躋身金身羅漢之位;
有人不管面對多少艱難險阻,始終步履堅定,向西而行,終成真佛。
決定他們結局的,不是能力高低,也不是功績大小,而是各自自律的程度。
自律的層次不同,對應的結果也截然不同。
從師徒四人身上,我提煉出了自律的四層境界,我是沙僧,你是誰?
1
第一層境界:
豬八戒-間歇性自律
說起西遊取經團裡,最好吃懶做的一位,相信大家腦海中浮現的,都會是豬八戒。
他經常划水,巡山放風時,一抓著機會,就在草堆上睡大覺;
他意志不堅定,一遇到困難,就想散夥分行李,嚷嚷「俺老豬要回高老莊」;
他還貪吃好色,看到美食就喊“餓了”,見到美女就揶揄“女施主真漂亮”,完全不記得自己當初是因為醉酒調戲嫦娥,被貶下界的。
渾身是缺點的豬八戒,似乎怎麼看,怎麼不靠譜。
但是,如果被大師兄提著耳朵教訓一頓,或者在妖怪那吃了癟、長了記性,他又能暫時收斂心性,改過自新。
第六十一回,豬八戒大戰玉面狐狸,不僅一耙打死對方,還放火燒了山洞;
捉拿九頭蟲時,豬八戒衝鋒在前,一路從牌坊打進龍宮,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。
老實說,只要克制偷懶犯饞的毛病,豬八戒也立過不少汗馬功勞。
不過,堅持不了幾天,他就會故態復萌了。
三打白骨精事件後,悟空被暫時逐出取經團隊,化齋的擔子,都落在了八戒身上。
一天晌午,八戒去化齋,可沒多久,瞌睡卻上來了。
他尋著一處草堆,倒頭就呼呼大睡。
直到天色漸沉,八戒睡醒後趕回原地,才驚覺,師父已經被妖怪抓走了。
因為犯懶誤事的八戒,像極了現實中,那些自製力不強的人。
面對人生的八十一難,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,持續性偷懶擺爛,碰到一點誘惑,就被打回原形。
譬如,有些人,明明想早睡,沒撐幾天,還是會玩手機到後半夜;
有些人,明明想健身,運動了一個星期,就癱在家裡不想動彈。
與其說他們的目標難以實現,不如說,他們從最開始,就決心不夠、意志力不強。
所以,總是會被紛雜的慾望牽著鼻子走,無論做什麼,都很難堅持。
人一旦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,即便付出再多時間與精力,也收效甚微。
那些偷過的懶,逃過的苦,遲早會成為人生的樊籠,讓人在碌碌無為中,走向平庸。
永遠別用間歇式的努力麻痺自己,那隻會讓你貪圖眼前安逸,無法完成真正的破局和蝶變。
2
第二層境界:
孫悟空-從他律到自律
有人說,縱觀《西遊記》,就是孫悟空的蛻變史。
從潑猴到大聖,從“妖”進階到“神”,越到後面,孫悟空越收斂了最初的頑劣性子。
想當年,孫悟空闖地府、鬧天宮,即使被壓五百年後踏上取經路,也不改狂傲本性。
觀音院裡,他得意洋洋,炫耀唐僧的錦襴袈裟,結果被賊人惦記,不僅導致袈裟失竊,還差點害死唐僧;
兩界山下,他出手狠辣,直接把六個山匪打到腦漿迸裂,嚇得唐僧摔下馬來,大罵他冷酷兇殘,「全無一點慈悲好善之心」。
取經之初的孫悟空,像極了那些魯莽好鬥、心性不成熟的人,常常為逞一時之快,肆意妄為。
但越是由著性子來,越容易惹出禍端。
所以,上天特地給他安排了一個師父,一個緊箍,時時管束他的言行。
每當悟空衝動犯事時,唐僧都會念緊箍咒,提醒他莫忘好生之德,常養清淨之心。
《西遊記》後期,悟空明顯收斂了當初的毛躁心性。
面對被逼到絕境的九頭蟲,他勸八戒“窮寇莫追”,放了對方一條生路;
面對嫌自己長相粗鄙的百姓,他也不惱,反而在得知當地鬧飢荒後,把自己的吃食,分給了對方。
《西遊記》大結局時,有這樣一個細節。
悟空被封為鬥戰勝佛後,摸了摸頭,發現頭上的緊箍,竟然神奇地消失了。
這也意味著,佛法清規,已經被他內化於心,再也不需要旁人約束了。
從上躥下跳的野猴,到有勇有謀的戰佛,孫悟空的改變,其實也是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。
生活中也很多像悟空一樣的人,一開始很難養成自製力,於是藉由他律,修正自身。
人都是有惰性的,得到外界的鞭策,才能認清自己的不足;受制於他人的目光,才會約束自己的言行。
如果你自控力不強,不妨找個可靠之人監督自己,時時鞭策,為你的行動套上韁繩。
當你不需要他人督促,也能克己慎行,終將突破自身局限,實現脫胎換骨的轉變。
3
第三層境界:
沙僧-意志力自律
曾經看到一個熱門提問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