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人焦慮的本質:一直處於害怕的狀態

一個人焦慮的本質:一直處於害怕的狀態
value101 2024-10-22 檢舉

印度高分電影《三個傻大鬧寶萊塢》有句經典台詞:總是擔心明天,又怎能把握今天?

這句台詞是蘭徹勸拉加時說的。

拉加家庭貧困,性格敏感,對人生充滿了恐懼:

害怕考試不及格;害怕面試不通過;怕姊姊嫁不出去;怕父親病重…

這些擔憂,讓他無法靜下心來學習,考試每次都是倒數。更讓他活在焦慮和內耗中,做事瞻前顧後。

 

生活中,也有很多人像拉加一樣,對未來充滿擔憂:

有工作的時候,因為害怕失去工作,跟同事、上司相處的壓力而焦慮;

沒工作的時候,又會擔心自己沒有收入,為未來發展不好而苦惱。

沒談戀愛、沒結婚的時候,常常擔心自己會孤獨終老;

結了婚以後,又為操心一家人的瑣事而煩躁…

傅首爾曾說:壞事還沒發生,你就提前害怕,等於你遇見兩次壞事。

每天因尚未發生的事情而憂愁,自然沒有精力過好當下的生活。

01

認知行為療法之父亞倫·貝克曾在書中講了三位患者的故事。

大學畢業的陶德求職不順,面試了十幾家公司,才找到不起眼的工作。

工作兩年後,他又到了買房結婚的年紀,就忍不住想:貸款買房的話,失業了怎麼辦?結婚的話,跟妻子合不來怎麼辦?

他越想越慌張,每天都心煩意亂。

中年職場女性麗貝卡,孩子成績不好,父母都生著病,老公也不上進。

面對職場危機,她總忍不住想:客戶找茬怎麼辦,孩子考不上學怎麼辦?父母病情惡化怎麼辦?

每到深夜,她都因此焦慮到無法入睡。

獨居老人伊莉莎白,身體每況愈下,身邊又沒有人照顧。

她總擔心意外降臨,害怕自己罹患重病無法自力更生。

明明已經過上衣食無憂的休閒生活,但她每天都活得戰戰兢兢。

亞倫貝克說這三種人是焦慮憂鬱症的典型代表:焦慮,正像一條巨蟒,吞噬所有人的生活。

太多人,從小到大就被焦慮追趕:高考焦慮、求職焦慮、發展焦慮…

史丹佛大學有項研究指出,人類的大腦會把我們害怕的事情影像化,並且不斷地在腦中重複,結果就是好像有一個磁力場,引我們走向那個方向。

不停地問自己,生活會不會好。

又一遍遍「否定」的自我回复,終將把你拖入內耗的深淵。

一旦沉溺其中,忘記當下,你便會在浮沉間不斷消耗能量,直至精疲力竭,被急流徹底淹沒。

 

02

人際關係大師卡內基的童年是在農場中度過的。

有一天,在幫母親摘櫻桃時,他哭了起來。

媽媽問:“你哭什麼?”

他哽咽道:“我怕會被櫻桃砸到。”

暴風雨來時,他擔心被閃電打死;

日子不好過時,他擔心食物不夠吃;

他怕一個名叫山姆懷特的男孩會割下他的兩隻耳朵;

他怕女孩子在他脫帽向她們鞠躬時取笑他;

他怕將來沒有姑娘肯嫁給他;

他也為結婚之後該對太太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而操心。

這些問題困擾著卡內基,讓他飽受折磨。

日子一年年過去,卡內基漸漸長大成人,曾經讓他擔驚受怕的事情,幾乎都沒有發生。但那段充滿恐懼的時光,卻讓他成長為一個敏感的人。

莫言曾說,人要生存,就得擺脫連環般的桎梏,憂愁悲觀便是人最根本的死敵。

大多數人的痛苦,不一定是真實的,而是過度思慮製造的幻覺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