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以後,允許自己失去一段關係
木心師從林風眠,跟恩師一樣,他畫水墨愛用水粉顏料。
王元鼎一直深耕傳統技法,堅持不加任何染料。
有一次,木心對外展示自己的水墨畫。
王元鼎也在現場,他當著大家的面批評木心說,有水粉,乃水墨畫之大忌。
木心反駁,說自唐朝開始,很多畫都是用水粉的。
兩人就此爭執不休,最後鬧得不歡而散。
過了些日子,王元鼎在餐飲店吃點心,木心恰巧進來,結果兩人都沒有理睬對方。
多年的感情,因為藝術理念上的不合,就這樣分崩離析。
作家張嘉佳說,決定一段關係上限的,是價值觀念。
觀念相違背的兩個人,就像兩條相交線,隨著彼此分歧越大,最終只會漸行漸遠。
人與人相交,性格或許可以磨合,但觀念卻無法將就。
中年以後,不是一路人,散了也就散了。
不必追問,也無需解釋,允許各自默默離開,就是最體面的告別。
3
彼此消耗,允許疏遠
作家晚情有位很好的朋友。
朋友辭職後開店,晚情常去照顧生意,平常也會在朋友圈替朋友打廣告。
但她對朋友越好,朋友越是得寸進尺。
每次見面,朋友都會要求她介紹生意,還動不動就打電話、發微信轟炸她。
有好幾次,晚情都只得放下手中的事來幫朋友。
直到一次晚情實在忙不過來,向朋友委婉地表示拒絕。
沒想到朋友竟生氣地罵她小氣、不仗義,並揚言要絕交。
本就心累的晚情,聽了這話心徹底涼了,於是她直接將朋友拉黑。
傅首爾說過,感情裡最重要的,就是情緒價值。
中年以後,人與人的相處,就是一場禮尚往來的儲蓄。
你存一些,我存一些,互相注入正向能量,感情才能在兩人之間不斷流動。
若是互相消耗,總是帶來負面回饋,這樣的關係不如趁早疏遠。
自媒體作家李悠悠,有一個同窗四年的好友。
畢業後兩人去了不同城市,但對方只要一有事情,她都會立刻趕過去。
一開始,朋友還心懷感激。
但漸漸地,朋友就把她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,對她越來越冷漠。
有次,李悠悠母親生了重病,她很難過,撥通了朋友的電話。
還沒聽她說完,朋友就不耐煩地回道:“生老病死,無法控制,這個我也沒辦法。”
說完直接就掛了電話。
這時李悠悠才意識到,一直以來,朋友根本不在意她的感受,帶給她的永遠是消耗。
想明白後,她果斷疏遠了對方,雙方多年情誼就此冷淡收場。
《送你一顆子彈》裡有句話說得好:
若一個人要你搭上很多心力才能留下,那注定就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。
很多時候,好的感情需要雙方付出,好的關係需要彼此滋養。
若是一方過度消耗、索取,到頭來只能一拍兩散。
人到中年,太耗神的關係,與其費力拉扯,不如趁早割捨遠離。
▽
豐子愷先生說過一句話:
小時候總以為,成為朋友就永遠是朋友。
長大後才明白,人與人之間,哪來什麼永遠,能陪伴彼此走上一段路,就已經是溫暖。
世間的緣分有深亦有淺,聚散半點不由人。
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,有些關係注定很快就會消失在你的生命中。
中年以後,對於注定要失去的關係,學會坦然對之,去留隨意,聚散隨緣。
允許生命中的人來人往,看淡一切聚散無常。
點個讚吧 ,告別一段不值的關係,你才能奔赴更好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