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何種關係,你都要習慣,階段性陪伴
最近這幾天,在追熱播劇《凡人歌》,心裡有許多感悟。
劇中的那雋和李曉悅,本是一對令人羨慕的情侶,但兩人的三觀卻天差地別。
那雋是個十足的工作狂,為了工作可以捲到耳聾、捲到驚恐症。
而李曉悅是個樂天派,人生信條是及時享樂,三年內換了七、八份工作,從不接受加班。
她說:國家大劇院,頂級的交響樂團演出才百十塊錢;
在故宮的紅牆下看夕陽,也才六十塊;
坐在圓明園看接天蓮葉無窮碧,門票是十塊。
她覺得人生不需要那麼卷,不需要賺那麼多錢。
那雋不理解她為什麼這麼不上進,覺得她是“三和大神”,而她覺得那雋有奮鬥病。
彼此都認為對方不可理喻,這段感情自然也沒能走到最後。
有人說,和三觀不同的人在一起,不是不說話,就是被氣炸。
不管你是高興還是難過,他都跟你不在一個頻道。
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,不是生與死,而是三觀的不同。
三觀不同的兩個人,即便是硬湊在一起,也是話不投機半句多。
即使有幸同行,也終將會走散在人海裡。
04
付出不對等,只能各奔東西。
傅首爾曾說過:
「成年人交友之後,它都會是減分制。
大家已經不像小時候一樣會作會鬧,攢夠了失望就會離開。 」
很多時候,感情都是在算計中一點點疏遠的。
網友@珊珊 講過自己的經歷。
她過去和一個同事很投緣,兩人關係都很要好。
得知對方退租後,珊珊熱情地邀請同事搬進自己家裡,讓她共用自己的物品。
同事愛吃火鍋,搬來後常招呼珊珊和老公聚餐,卻從不主動付錢。
她也不想在小事上計較,便自掏腰包結帳。
不料,同事彷彿吃準她不好意思挑明,此後一直默認她買單。
近一個月後,同事才第一次回請珊珊。
但一進餐館,對方瞅了半天菜單,最後才摳摳搜搜地點了一份單人餐。看著桌上孤零零的一盤肉,聯想自己招待她的真誠熱情,珊珊心涼了半截。
結帳時,同事更厚著臉皮請她幫忙買代金券。
吃完飯,珊珊就跟同事說清,要她盡快搬走,兩人的感情也徹底走到了盡頭。
成年人的社交圈,走近或許容易,維繫卻不易。
它不僅包含著情誼,更講究體面和分寸,一樁一件皆是考量,一來一往都有學問。
付出不對等的關係,早晚會寒了對方的心,讓這段關係走向破裂。
真正長久的感情,從不會想辦法算計你,而是彼此付出、雙向奔赴的。
也只有這樣的感情,才能一直陪你走到最後。
▽
聽過一個說法,大多朋友,都會在三個階段走散。
第一個階段是大學。
來到不一樣的城市,學習不一樣的專業,會讓你們的共同話題,越來越少。
第二個階段是工作。
接觸不一樣的圈子,擁有不一樣的追求,會讓你們彼此的差距,越拉越大。
第三個階段是婚姻。
選擇不一樣的家庭,承擔不一樣的分工,會讓你們的生活,越來越不同步。
你看,成年人的世界,人來人往是常態,時常聯繫才是意外。
絕大多數關係都是季節性的,你不必去抱怨那些中途離開的人。
我們能做的,來時珍惜,去時釋然。
點個讚吧 ,感謝每位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朋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