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何種關係,你都要習慣,階段性陪伴

無論何種關係,你都要習慣,階段性陪伴
value101 2024-10-22 檢舉

01

太宰治在《人間失格》這本書中寫道:

相遇總是猝不及防,離別都是蓄謀已久,我們要習慣身邊的忽冷忽熱,也要看淡那些漸行漸遠。

成年人之間的關係,遠比我們想像中脆弱得多。

再好的關係,也難逃現實的蹉蹌。

美國心理學家丹尼爾‧戈爾曼,曾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。

他有個朋友傑森,兩人是小學到高中近十年的同學,關係好到可以穿一條褲子。

高二那年,傑森因為父母工作變動,搬去了數千里外的美國西海岸,兩人自此再也沒見過面。

一直到二十多年後,丹尼爾到西海岸沿途講學。

在往返的航班上,他偶然遇到了傑森。

面對過去的好友,他心裡激動不已,上前跟對方攀談起來。

但對方始終只是淡淡地附和著,聊了不到十分鐘,就藉口離開。

丹尼爾被巨大的興奮沖昏了頭腦,也沒在意對方的表現。

為了修復曾經的情誼,他刻意延遲了行程,一連兩天上門拜訪傑森。

直到第三天,傑森終於開口了,他不耐煩地說:我跟你很熟嗎?

丹尼爾聽到,先是一愣,然後尷尬地笑一笑,辭別了對方。

後來,談到此事,丹尼爾忍不住感慨:那是錐心的痛,我甚至為此抑鬱了大半年。

年輕的時候,以為朋友會一直陪你走下去。

到了一定年紀才明白,沒有關係是一成不變的,散夥才是人生的常態。

世間的每一段關係,都和食物一樣有保存期限。

不只婚姻,任何關係都存在七年之癢,而每隔七年,成年人之間一半以上的親密關係就會面臨消失。

永遠別把關係看得太重。

要知道,你跟任何人的關係,都是有期限的。

 

02

圈子不同,只能漸行漸遠。

知乎上有個提問:怎麼接受和以前的朋友關係疏遠的事實?

有個高贊回答:

「人和人的相處,本質上是互相篩選的過程。日漸疏遠,說明你們已經不再匹配,默默離開就是最好的告別。”

是啊,沒有人會停留在原地,關係再親密的朋友,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,有了新的圈子。

作家阿何,講過自己的一段往事。

他有個發小,小時候兩人常混在一起玩。

他們一起上山捉鳥,下河摸魚,形影不離,好得像親兄弟一樣。

不過幾年後,兩人卻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。

發小成績不好,留在老家,給人打點零工;阿何考上了北京的大學,畢業後到了一家著名出版社做編輯。

大家各忙各的,很少能見上一面。

幾年後,阿何回鄉探親,第一件事就是和發小重逢。

然而再見時,兩人早已不同往日。

阿何覺得做工人太辛苦,勸小早尋出路,發小說他盡用些不著邊的話來賣弄;阿何送給他兩本書,發小說沒空看,喝酒打牌也挺有趣。

阿何無奈嘆氣,發小覺得他現在是文化人,看不起自己。

兩個人沒聊幾句,不歡而散。

他意識到,這段珍貴的友誼再也回不到從前。給發小留下一份禮物,他便匆匆告別,不再主動聯絡。

你看,圈子不同了,根本無法溝通。

你在積極向上的圈子,想讓他上進些,多做些提升自己的事,他覺得你瞧不起他。

他在躺平擺爛的圈子,日日喝酒打牌,上班也是得過且過,你也無法理解他的活法。

認知不在某個層面,即使是面對面,兩顆心也是漸行漸遠的。

 

03

三觀不合,注定走不到最後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