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個心理真相,讓你擺脫內耗
她會不會覺得我太懶?
我買這些她會不會嫌貴,覺得我亂花錢?
我這麼挑食,她會不會有意見?
這樣下來,小安身體雖然輕鬆了,但心理上更累了。從自體心理學來說,小嬰兒都是從別人的眼中去看到和確認自己的。
即便我們長大了,當我們的自我不夠堅固的時候,我們仍然需要從外界,從他人的眼光中去看到和確認自己。
尤其對於一些高敏感的人來說,在人群中,他們更容易體驗到糾結的感覺,從而出現內耗。
03 如何擺脫內耗?
徹底放下內耗是很難的,思維模式背後,是我們常年累月的習慣。但如果你想要讓內部更和諧一些,依舊可以採取一些方法,可以試試下面這4個方法:
1、正確看待理想自我
霍妮認為,理想自我,是病態的自我,也叫不可能的自我。
所以,這個理想自我,不是你,不是現實,更不是政治正確。更不應該作為我們衡量真實自我的標杆。
你需要意識到並承認,這個理想自我,與現在的真實自我,確實是八竿子打不著的。當高要求的聲音出現時,你需要跟它解綁。
直接告訴它:“你認錯人了。”
比如:你認錯人了,我不是自律/早睡早起/清淡飲食的XXX(理想自我),我是愛睡懶覺/喜歡打遊戲/愛美食的XXX(真實自我)。
你認錯人了,我不是那個勤奮/節儉/飲食健康的xxx(理想自我),我是沒啥毅力/喜歡花錢/喜歡挑食的xxx(現實自我)
這樣可以降低你的自我攻擊。
同時,你還可以把理想自我看作是一個遙遠的目標。先不去管它。再去重新設定一個比較容易達到的“小理想自我”的目標。
當差距不大時,真實自我更容易發揮自己的潛力。
2、看到並接納真實自我
就是清楚地看到並承認,當下自我的局限性。很多事情,並不是下定決心就能馬上做到的。
現在的你,可能是一個肌無力的人。讓一個肌無力的人去跑5公里,這就是強人所難。肌無力是事實。
看到這個事實,我們才能製定出循序漸進的計劃。根據現實的基礎來。就跟打牌一樣,我們要先接受並承認,我手裡的牌就是這樣了。
才能靜下心來想,我要怎麼用手裡的牌,把這一局打好。
3、把自己與問題做區分
想要減少自我攻擊帶來的內耗,還有一點也至關重要。就是把自己跟問題分開。
當你把自己等同於問題時,就容易把自己當成一台壞掉的機器。機器壞掉了,只有修好了才能工作。
你也會期待等問題先解決了,再去努力。
而當我們不把自己當成問題,不再攻擊自己,就不會再糾結於,一定要解決了問題,再去努力。
就好像這台機器雖然有些卡,但還是可以跑起來的。怎麼做區分呢?
很簡單,就是告訴自己:
我只是有些胖/窮,這會影響我的一些魅力,但我還是有戀愛的能力的;
我經歷了一次失敗,但我還是我,我不是一個loser;
我沒考上研究生,這會影響我的學歷,但我仍然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。
當你能夠把問題剝離開,就能讓自己這台機器繼續運轉。而你也會專注於目標,讓自己獲得掌控感。
4、用5%的行動終止內耗
既然理想自我跟自己八竿子打不著,那是不是不應該存在?是不是應該丟棄掉?
倒也不是。理想自我的出現,也是因為自我的需求。
讓現實自我成為理想自我,也並不是不可行,只是不能一蹴而就。李松蔚在《5%的改變》中提到,很多時候我們想要的,都是100%的改變。
當100%的改變還沒出現時,我們很容易感到挫敗,內耗。事實上,我們不可能一下子達到100%的改變,但可以先從5%的改變開始。
解決內耗的辦法不是想清楚,做出選擇,而是需要行動。
積極的行動會開啟一條“行動讓人的狀態變好,狀態變好又帶來更多積極行動”的正反饋循環鏈路。
少想,多做。一旦開始做事,就啟動了“向上螺旋”。
最後,無論你覺得真實自我多麼糟糕,你對真實自我多麼失望,你都要知道,TA才是你行動的唯一指望。
努力把手裡的“爛牌”打好,才是你最需要做的事。
當你開始確認手裡的牌,開始行動,掌控權就回到了你的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