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如戲,能演幾幕天注定
文化傳承的本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,就像生命的延續,但在今天,這樣理解顯得很荒唐,因為人們沒有這樣的意識,也沒有這樣的需求。
如此,就用得上古人的陳腐格言:莊敬自強。自己認為應當做的事,就做下去。
人對自己看得明白,有信心,是很不容易的事。
人若想有所得,必須有忍受和堅持的準備。播下種子的人,未必可以看到種子長成樹,開花,結果,但你知道這事是好的,那就去做。
有些事是立竿見影的,有些則不是。但做了,你心安。
人的一生,不過百年,回首去看,倏如馳馬,盡到了責任後的心安,算是最好的回報。
穆旦(查良錚)先生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,偷偷在紙片上寫詩,家人擔心,勸他不要再惹麻煩,他說:“一個人到世界上來總要留下足跡。”
他的夫人周與良回憶說,他最後留下的二十多首遺作,都是背著家人寫下的:
“在整理他的遺物時,孩子們找到一張小紙條,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小字,一些是已發表的詩的題目,另一些可能也是詩的題目,沒有找到詩,也許沒有寫,也許寫了又撕了,永遠也找不到了。後來我家老保姆告訴我,在良錚去醫院動手術前,那些天紙簍裡常有撕碎的紙屑,孩子們也見到爸爸撕了好多稿紙。”
人民文學出版社的《穆旦詩文集》裡,收了一頁《穆旦晚期詩作遺目》,說其中很多已經“軼失”。這是遺失的足跡。
多年前看歌德的自傳,不怎麼看得下去。現在想來,是專注於前瞻的緣故。現在學會了向後看,學會了倒退,這是我最值得慶幸的進步。
五十歲對我是一個大轉變,好多事情終於看明白了。
其實以前也不是看不明白,只是不肯承認,還抱著僥倖心理,還胡亂懷著希望。希望當然是個好東西,人不能喪失希望。但關鍵是,不要期待和相信奇蹟,希望必須建立在現實之上。
有時候,人勉力向前,不免帶有媚世或求實際利益的成分。
認清了這一點,人就自由很多。
時間之河向前,那麼有時候,人的向前不過是順流而下罷了。相反,人要向後看,向後退,便如逆水行舟,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。
人生如戲,有人演過三幕就被趕下台,他抱怨說,我還沒把五幕演完呢。
奧勒留說,人生之戲,三幕於你已是完整的,你演幾幕不是你能決定的。相對於安排你上場和下場的人,你什麼都不是。
所以,接受事實,把你的戲演好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