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開人與人之間差距的,是“閉環思維”
如果沒有準時交稿,他也會提前告知緣由。
你給的選題永遠不會平白無故地消失,凡事有交代,事事有著落定。
劉潤說,凡事有交代的本質,就是給任何事物扣上閉環,有開始就必須有結束,避免石沉大海。
無論什麼要求,你都能收到他的回饋和答复,無論他做什麼,都能看到事情的始終。
這樣的人,才能讓人真正放心信賴。
作家李思圓講過一個故事:
她的一個朋友一直說領導偏心,本來她主導的項目,無緣無故給了小王。
後來,公司有個晉升的名額,原本她大有希望,沒想到又輸給小王了。
但是李思圓自己一點也不意外,因為這個朋友確實做事不靠譜。
領導要她寫一份報告,要嘛是常常拖延,要嘛是錯字連篇,有時候甚至莫名其妙就忘了。
而小王則靠譜很多,領導交代的任何事情,都會在規定時間內一絲不苟地完成。
並且及時回饋,主動匯報,從不拖沓。
久而久之,老闆發現,事情還是交代給小王更放心一些,提拔和晉升的機會自然也就偏向了小王。
劉潤有次在辦公室開會,講完之後,他對同事說:
你們的責任,就是讓我從開完會的這一秒鐘開始,把這件事完全忘了。這就是我對你們的要求。
任何一件事情,只要被提出來,就不會因為劉潤的忘記而平白無故消失。
只有這樣,這個團隊,這個人,才能真正讓他放心,安心。
而那些“回饋黑洞”,永遠無法獲得領導的信任。
有頭有尾,看得見,摸得著,信得起。
這樣的人,路上才能有貴人提拔,才有朋友相助,人生的路,才能越走越寬,越走越順。
03
價值閉環:有付出,懂回饋。
人際學專家@無相樓 提出一個「價值閉環」概念。
意思是說:任何關係,本質上都是一種價值體系。
你提供我價值,我向你回饋價值,價值交互形成閉環,這個體系才能長久穩定運作。
但如果付出和索取出現不對等,價值閉環就會斷裂,關係也會走向終點。
前陣子看《我在北京送快遞》,書裡提到一個有趣的細節。
作者剛到快遞站的時候,同事老高特別熱心,天天帶著他一起送快遞,熟悉片區。
倆人下班也一起吃飯,相處得甚是融洽。
可是好景不長,倆就掰了。
原因是:小高要回老家,請作者幫他代幾天班。
作者很生氣,認為小高佔自己便宜,兩人鬧得不太愉快,最後不歡而散。
作者自己也反省說:小高其實一直愛佔便宜,但之前一直是他給自己當免費老師,所以這個缺點在自己容忍範圍之內。
但是自己後來已經熟悉片區了,不需要他帶了,他再佔自己便宜的時候,自己就開始不樂意了。
你看,這就是人性。
關係之所以能夠維持平衡,是因為彼此能夠互相提供價值,一旦一方無法提供價值,關係就會失衡,直到崩塌。
所以,真正懂得經營圈的人,都懂得價值互換。
一方面,不吝嗇自己提供價值給他人。另一方面,懂得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。
編劇陸JJ剛進寫作圈的時候,印了一盒名片。
整日在書展、論壇奔走,想要認識同行,拓展人脈。
但是發出去的名片都如石沉大海一般,幾乎沒有人回應。
後來他才想明白,自己沒價值,人家是不會跟自己建立連結的。
在以後的日子裡,他開始專注創作,花了幾年時間,拿下了數個編劇大獎。
成名後,業界許多同行、前輩都紛紛主動找上門。
很多時候,不是因為朋友多了路好走,而是路好走了,朋友才多。
不會有人會無緣無故對你好,交往的基礎永遠是因為你有價值。
懂得和別人價值交換,是一個人的智慧。懂得讓自己變得有價值,則是一個人的清醒。
▽
閉環這個字起源於PDCA循環。
意思是計劃、執行、檢查、總結。是一個循環向上的模型。
而擁有閉環思維的人,可以確保每項工作都能有始有終,確保每一段關係都能有來有往,確保每一件事都能有頭有尾。
在確保「完成」的基礎上,獲得良性的發展。
《閉環思維》裡說:閉環是一個過程的結束,更是新開始的起點。
看似達成的是一個閉環,卻又不斷改進,不斷優化,循環往復,向上爬升。
學會閉環思維,是一個人應該秉持的做事原則,也是人生必經的進階之路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