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年以後,調低生活的音量
現實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,總是聽從他人的建議與指點,最後將自己的生活過得面目全非。
賈伯斯說,不要讓別人的討論淹沒你內心的聲音、你的想法,和你的直覺。
少聽別人的建議,多用自己的腦思考,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80年代,畫家劉小東已經畫了好幾年,但作品根本沒人看。
當時就有老師建議他走古典主義路線,畫大場面。
身邊同學也積極為他出謀劃策:
有人提議讓他嘗試怪誕的現代主義,有人讓他直接模仿名家的風格…
但對於別人出的主意,劉小東一概充耳不聞。
他表示要堅持自己的藝術主張,繼續走寫實路線,記錄一般人的日常。
沒過幾年,他就推出一系列獨特的畫作,獲得無數好評。
正是忽略了旁人的聲音,讓他得以堅持己見,成功攀上了藝術的高峰。
村上春樹曾說過:
“別人怎麼說與你無關,儘管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,只要你清楚自己在尋求什麼。”
生活本來就是自己的,不屬於別人的看法。
人到中年,不要讓任何人干涉你的人生。
忽視他人的聲音,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,你才能活得自由而清醒。
3
生活的噪音,屏蔽
知乎上有個提問:成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?
有個高讚回答,只說了三個字──屏蔽力。
年輕時,我們認為熱鬧是必需品,習慣秒回每一則訊息,不願錯過每一次聚會。
直到經歷多了才明白,那些喧鬧,只能讓我們在浮躁中疲於奔命,徒勞消耗自己。
中年以後,把耳朵關上,屏蔽所有吵雜,你才能專心做好自己的事。
作家史蒂芬年輕時,常常步行半小時,到後山一處空地看書。
有人不解,花一個小時在往返路上,為何不留在家裡看更多的書。
在史蒂芬看來,待在家裡可以節省通勤時間,卻要花更多精力,去處理來自電視、電腦還有朋友的干擾。
後來參加工作,他依然保持這種習慣。
每當到了預定寫作的時間,就算是滂沱大雨,他也要離開公寓,前往閱覽室。
安靜的閱覽室,隔離了所有工作和社交上的喧鬧。
在這種環境裡,史蒂芬內心平靜,文思如泉湧,寫出了一本佳作。
《最強大的時間》裡說:真正的境界,是內心的寧靜感。
靜到名利不擾,塵世不擾,己心不擾。
平庸的人追逐喧囂,優秀的人卻選擇將生活調成靜音模式。
歌德放棄夜夜笙歌的貴族生活,在無人問津的老宅埋頭研讀,終成一代文學巨匠;
梭羅遠離人聲鼎沸的紐約,在荒僻的湖邊隱居,這才有了流傳後世的《瓦爾登湖》。
正如聖雄甘地所說:別害怕自己與世隔絕,你能以安靜的方式改變世界。
面對喧鬧的世界,與其追逐熱鬧,不如為自己騰出一方僻靜的空間。
中年以後,學會主動降低生活的噪音。
無意義的飯局,要懂得拒絕;外界紛擾的訊息,要學會屏蔽。
當你能不被喧囂打擾,不為人事憂心,自然能定下心來,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。
▽
週國平在《安靜的位置》中寫道:
「不管世界多麼熱鬧,熱鬧永遠只佔據世界的一小部分。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,那裡有著我的位置,一個安靜的位置。”
現實中那些喧嘩的聲音,聽得太多,只會亂你心神,讓你迷失自我。
主動屏蔽身邊的噪音,你才能堅定不移地移走自己的路。
中年以後,少理會他人看法,別摻和外界熱鬧,在安靜中不斷充實自己。
點個讚吧 ,將生活調成靜音,修練出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