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歲後,警惕成為“新窮人”
週寧出身於普通的工薪階層,結婚以後,老公透過做生意賺了不少錢,她也跟著一躍成為有錢人。
然而,生意的收入始終不穩定,為了幫家庭分擔壓力,她把目光投向了理財產品。
剛好當時有個朋友任職於財富管理公司,向她推薦了一款年化利率10%的產品。
週寧非常動心,得知並不會損失本金,就先投進去100萬,結果一年後真的收回了110萬。
此後,她像瘋魔了一般,開始瘋狂投錢。
老公做生意週轉的資金,她算好時間,投了一個短期,能賺錢還不耽誤用;
婆婆為了治病存的積蓄,她也說服對方借給自己,以賺個利息。
然而,投資的風險還是很快到來,理財公司爆雷,她1150萬的本金全數賠光。
生活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,兒子從私立幼兒園回到了公立,家裡的生意也沒辦法再開展。
回憶起這次經歷,週寧懊悔道,比起金錢本身,「中產階級夢」的破裂才更讓她難過和感慨。
巴菲特曾說,認知決定財富,一定要在自己理解能力範圍內投資。
很多人到了35歲,體力開始走下坡路,於是自作聰明去理財。
但現實是殘酷的,你盯著高利息,別人卻盯著你的本金。
你沒有一雙慧眼和抗風險的能力,就只能掉入資本的陷阱,淪為新窮人。
任何完美的賺錢方式,內裡都藏著一把鐮刀。
你想要不被收割,就得謹慎以待,不盲從,不貪多。
畢竟不管你投資什麼,都沒有攥在手上的現金來得踏實。能守住當下的財富,其實已經是最好的生活。
3
聽過一個說法:中產到破產之間,只差一場菁英教育。
很多人都是這樣,手上有了錢,第一件事就是重金教育孩子。
幾十萬一年的早期教育班,他們二話不說就掏錢,美其名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;
週末安排各種興趣班,不管孩子是不是有興趣,以後能不能用得到,主打一個體驗;
有時還是超越階級去培養,給孩子用奢牌,甚至參加國外的遊學班…
這樣一套流程走下來,資金投入是不少,但獲得的回報卻低得可憐。
為了雞娃,很多人把家底掏空了,不管自己能賺多少錢,到最後還是窮得叮噹響。
一位知乎網友分享過自己的故事。
她是一位普通職員,座標深圳,老公在一家貿易公司奮鬥多年,終於做到了年薪百萬。
30歲那年,孩子降臨了。
夫妻倆一合計,孩子不能缺人陪,教育也得早抓上,網友就辭職當起了全職媽媽。
從上幼稚園開始,她就為孩子報了各種興趣班,繪畫、鋼琴、禮儀,什麼都要嘗試;
年紀再大一點,她還帶著孩子去騎馬,打高爾夫,希望他以後能躋身上流社會。
為了讓孩子上重點國中,她更斥資買了一套學區房,每月要供巨額的房貸。
然而,就這樣一路供孩子出了國,孩子卻並沒有變得如想像中優秀。
她老公遭遇中年裁員,家裡的生活水準也突然降低。
可是,孩子不但不體諒夫妻倆,甚至畢業後就直接成了啃老族。
網友勸孩子,還是要出去歷練一番。
但孩子卻理直氣壯地說:“我出去了每個月也才能賺千把塊,還不如你們養著我。”
網友此時才開始後悔,當年在教育上花了太多不必要的錢。
早知道經濟好的時候,多存點錢,自己一家仍可以過著富足的生活。
有句話說得好:“教育就是拿錢打水漂,聽見響是幸運,聽不見才是常態。”
教育為王的時代,早已過去。
我們都是普通人,更不必寄望孩子能超越你。
把教育的比重從家庭支出降低,不必為了孩子讓自己負債累累。
留點餘錢在手裡,這樣,不論孩子未來遭遇了什麼,你都有錢做底氣。
手中永遠有餘糧,你也能避免成為新窮人,將未來的生活越過越滋潤。
▽
著名商業顧問劉潤曾說:
如今的世界,正經歷一輪大的經濟下行週期。如果你覺得冷,那這是對你的體檢,也是考驗。
人一旦過了35歲,年紀就不再是優勢,生活也一下子變得危機四伏。
一場突如其來的裁員、一次意想不到的風險,都足以把人打入谷底。
這世上唯一不變就是變化,趁著還有能力,為自己多留幾條後路。
點個讚吧 ,更新自己的金錢觀,合理花錢,努力賺錢,好好存錢,便是避免成為新窮人最好的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