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的頓悟:利益,就是最深的感情
人一旦牽涉到自己的利益,狐狸尾巴整個出來,誰也不要笑誰,都是一個樣。
逐利是人的本性,也是社會法則。
當你看清了這一點,就不會對人際關係的變化而感到驚訝,也能更理性看待周遭人的行為。
02
所有長久的關係,都因為「有利可圖」。
作家餘秋雨說:赤裸裸地談利益,便接近真理。
當你能為別人帶來好處時,自然不愁如何經營關係,一旦你變得無利可圖,也就到了別人離開你的時候了。
作家霧滿攔江有個朋友,父親在某事業單位身居要職。
仗著父親的聲望,這位朋友生意做得風生水起,身邊圍繞著不少知己好友。
但當他父親退休後,他所謂的朋友全都消失了。
他生意遇到難關,去找那些之前跟他稱兄道弟的朋友尋求幫助,得到的不是拒絕,就是冷臉。
朋友感嘆:人與人相處,感情是不牢靠的,好處才是實打實的。
感情會隨著時間、境遇改變,共同的利益卻能一直將兩個人緊緊維繫。
熱門劇《邊水往事》裡,但拓和沈星一起在猜叔手下做事,互相照應,情同兄弟。
好幾次沈星深陷險境時,但拓都心急如焚,想發設法營救。
年輕時,我覺得這是為兄弟兩肋插刀的義氣。
人到中年才明白,兩人之間的關係如此緊密,不過是因為兩人都在各取所需。
但拓沒頭腦,沈星有智慧,並憑藉智慧不動刀槍地幫但拓報了殺弟之仇。
在三邊坡,沈星是外地人,但拓是頭部勢力的重要骨幹。
有了但拓的支持,沈星的能力很快就被看到,迅速升遷。
作家亦舒說:
這是一個以物易物的社會,除非與生俱來,否則一個人總得拿他所有的,去換他所沒有的。
人與人的關係的本質,是利益的連結。
在這個世界上,很少人僅僅因為真心就善待你。
但大多數人,卻會因為你能提供價值,而願意與你長久交往。
巴菲特和查理·蒙格,不僅是商業上的黃金搭檔,更是精神上的靈魂密友。
芒格在巴菲特的鼓勵下,從律師轉型為投資人。
巴菲特也在芒格的陪伴下,完成了投資生涯最重要的理念轉型。
因為利益的鏈接,和目標的一致,兩人的友情維持了半世紀。
世間關係看似錯綜複雜,其本質幾個字就可概括:利益共享,價值互換。
沒有不變的關係,只有永恆的利益。
無法為別人輸送價值時,你不但不會有新朋友,連老朋友的背影也都消失了。
成為能給別人利益的人,自然有更多人會聚攏在你身邊。
▽
社會學家布勞曾提出一個觀點:每個人,都是要從人際關係中獲得報酬的。
所謂報酬,就是利益的交換。
你能帶給我好處,我能等量回報,價值交互形成閉環,這個體系才能長久穩定運作。
所以別害怕討論利益,別逃避利益背後的真相。
當你有能力幫襯更多人時,別人才會被你吸引。
當你做到與別人“有利可圖”,你想要的關係也會隨之而來。
點個讚吧 ,與朋友們共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