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變自己的最快方式:多巴胺戒斷
加州大學精神醫學教授卡梅隆‧瑟帕,做過一次試驗。
受邀參加試驗的都是矽谷一眾新創公司的主管。
他們平時工作繁忙,還要承受各方面的壓力。
所以一空下來,他們不是抽煙,就是喝酒,或是去各種社交場所紓解壓力。
但瑟帕卻要求他們,在試驗期間暫停這些娛樂活動。
結果很長一段時間,主管們都出現了記憶衰退和注意力渙散的症狀。
每次開會開到一半,他們就開始走神;看材料也是看了幾行,就耐不住性子。
獨處時更是會感到莫名焦躁,整個人都變得坐立難安。
瑟帕表示:
「快節奏的娛樂方式會刺激多巴胺加速分泌,讓你持續感到精神上的愉悅。
但一旦離開這些帶來快感的東西,你就會極度不適應,進而感到焦慮和空虛。 」
瑟帕所說的這種現象,其實就是「多巴胺戒斷反應 」。
01
你可能會問,為什麼要進行多巴胺戒斷?
讓我給你分享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。
有次去親戚家作客。
親戚10歲大的兒子,正捧著一部手機看短劇。
短劇佈景粗糙,演員演技尷尬,角色對白更是老套到不行。
我忍不住湊了上去,想搞明白這樣粗製濫造的視頻,怎麼會有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結果一坐下去,我就像變了個人一樣。
整個下午,我們一口氣刷了4個系列、50多個影片。
直到親戚喊我們吃晚飯,我仍抓著發燙的手機意猶未盡。
經歷過這件事情,我再也不敢碰短劇了。
每段情節的設置,都是對爽點的精準拿捏,不僅讓你分分鐘入戲,而且環環相扣,一看就停不下來。
其實,何止是網劇。
種類繁多的手遊,不用安裝註冊,點擊就能玩,幾秒鐘給你爆個裝備,幾分鐘讓你升一次級;
腦洞大開的網文,一章一個反轉,三章一個大高潮,而且動輒幾百萬字的篇幅,足夠你從早刷到晚;
還有演算法根據你喜好推送的熱銷商品,平台根據你興趣推送的熱搜八卦。
有誰覺得自己一定不會上癮,網路就有一百種方式讓誰欲罷不能。
部落客楊熹文在讀大學時,就發現過這樣一種狀況。
一個寢室的室友,很少有看同一部紀錄片或是同一本名著的。卻常有追同一部網劇,玩同一款遊戲的。
只因紀錄片和名著需要時時思考,而且一旦缺乏專業知識,就很可能看不進去。
相較於此,遊戲和網劇沒有任何門檻,誰都可以樂在其中。
心理學家拉姆塞‧布朗曾說:
「世界上如果存在控制所有人的代碼,那一定就是多巴胺的代碼。
只要讓你的大腦持續收穫快感,我們就能用極小的代價,讓你去做特定的事。 」
娛樂至死的時代,許多人早已墮入多巴胺的陷阱,只是自己仍渾然不知。
02
知名遊戲工作室UE,曾以每年12萬美元的高薪,聘請遊戲體驗師。
工作室提供配置頂尖的電腦,舒適的環境,還有美味的工作餐點。
而體驗師要做的只有一件事,就是玩各種遊戲。
知乎上有人提問:為何不直接讓內部員工玩,還能省下一大筆錢?
評論區有位從業人員的回答,讓我記到了現在:
“遊戲設計者的目的,是讓玩的人上癮,而不是自己。”
其他娛樂產品的設計者何嘗不是這樣。
蘋果公司的創辦人賈伯斯,嚴格控制子女使用iPhone和iPad的頻率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