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成熟的中年人,早就戒掉了朋友圈
但有不少人,錯把認識當認可,把社交禮儀當情誼,甚至是把點讚之交,當成救命稻草。
Outscore創辦人王世民的太太,就讀MBA期間,對一位叫老楊的同學印象頗深。
不是老楊有多優秀,而是因為他把心思全都花在社交上了。
無論是同學聚餐,還是校園晚會,老楊都場場不落,微信裡加滿了各路大佬的聯絡方式。
時不時還會聽到他炫耀:今天和哪位教授吃了飯,明天又約了哪位師兄見面,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:“念MBA不就是為了積累人脈嗎?”
後來畢業答辯,老楊遇到了點問題,他以為自己憑藉著自己的人脈關係,定可以順利解決。
但當他向朋友圈的好友一一求助時,竟沒有一人願意幫他。
最終,他只能多修一年,才拿到了MBA學位。
作家連岳說曾分享一個觀點,說社交最後都得回歸個人價值。
人脈不在於你的微信裡增加了多少人,它的本質,是價值的互補。
當你沒有價值時,你認識的人再多,也不過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已。
真正的人脈,從來不是靠吃喝應酬中得來,而是用棋逢對手的實力換來。
當你有本事為別人遮風擋雨,別人也自會為你保駕護航。
網路上有個熱門話題:“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年人,消失在了朋友圈?”
有個高讚評論是這樣說的:“年紀越大才越發現,真正關心自己的人,從不在網上,而就在身邊。”
朋友圈裡不過風景而已,朋友圈外才是真實的人生。
電視劇《幸福二重奏》中,顧曉楠想讓閨蜜張雪靜陪自己做個小手術,懇求她保密。
張雪靜表面上答應,但轉眼,就把事情說了出去。
自知無人可靠的顧曉楠,只能去找平日鮮少互動的朋友廖莎。
沒想到,廖莎卻一口答應下來,陪她去醫院,不但幫她繳費,還事無鉅細地照顧她。
顧曉楠委屈地說:「我那些朋友,每條朋友圈都給我點贊,卻一起在背後說我壞話。只有你,雖然從沒有在朋友圈給我點過贊,但關鍵時刻卻一直陪在我身邊。
廖莎聽後哭笑不得:“點讚真的那麼重要嗎?我當面對你好,不是更實在嗎?”
這時,顧曉楠才明白,真正的情誼從不是表面的作秀,而是實在的支撐與陪伴。
有句話說得好:
“在朋友圈裡互動頻繁的人,遇到事不一定會幫你;而真正對你好的人,在不在朋友圈都沒關係。”
真正的知己良朋是:你風光時,他們未必會在;但當你落難無助時,他們一定會風雨無阻地來。
導演賈樟柯的父親過世時,一些跟他關係很緊密的合作方,雖然也紛紛透過微信或其他方式送來問候關心。
但給父親守靈的每一個長夜,始終溫暖陪伴他的,依舊是那些平日里,並沒有太多聯繫的兒時好友。
行至人生半坡,越來越發覺,真正的情誼,並不在朋友圈裡。
朋友圈裡千萬個點贊,都不如陪伴在旁給你一些依仗;網路世界裡的關係再親近,都不如現實中觸手可及的關心。
中年以後,無須再費心勞力去維繫那些朋友圈裡的情誼,不妨把更為寶貴的時間,留給真正值得的關係。
有人說,中年人的朋友圈裡,沒有朋友,有的只是人情世故。
那成百上千個好友中,大都是泛泛之交。真正能夠託付交心的,屈指可數。
人到中年,誰不是各有各自的忙碌和生活,時間和精力都變得越來越貴。
與其去維繫那些虛無縹緲的線上情誼,不如把熱情和珍惜,留給真正值得的人和事情。
別再沉迷於朋友圈裡的繁榮假象,多在意身邊的良朋至親,是時不時打上一通視訊電話也好,是有空就見上一面也罷。
讓這些彌足珍貴的情誼,在時光裡歷久彌新。
願你身邊留下的皆是良朋知己,能與你在平淡的日子裡惺惺相惜,也能在寒涼歲月中互相滋養補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