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累了的你:最好的休息,不是睡覺,而是…
點擊下方圖片,立即聽樊老師為你解讀
什麼是正念? 《十分鐘冥想》中給了這樣的解釋:
「正念,就是不帶批判地與此時此刻產生連接,就是你能夠完完整整地生活在當下,而不是在心中對此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批判。”
一個人要將自己從焦慮和恐懼中釋放出來,就要保持正念。
不要誇大對未來的不安,而是全心投入當下,對一切保持開放。
① 停止批判,接納所有的情緒
在書中,作者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歷:
在練習冥想時,安迪一直急於擺脫悲傷的情緒。
他每天都努力與情緒“鬥爭”,試圖忽略或抵抗它們,卻始終徒勞無功。
他沮喪地對師父抱怨:“如果我一直無法擺脫悲傷的情緒,我還怎麼得到快樂呢?”
師父說:
“那是因為你尋找的是錯誤的快樂。真正的快樂並不是'一切都很完美的感覺'而是無論心中泛起怎樣的情感,都能感到怡然自得的能力。”
聽了師父的話,安迪如夢初醒。
現實中的我們,何嘗不是如此,總是急切地渴望著快樂,想要擺脫負面情緒。
於是,我們將情緒貼上各種標籤,認為它們是壞的、不該有的。
當這些情緒出現時,我們便不斷地驅逐它們。
卻忽略了,情緒本身並不會造成困擾,抗拒情緒才是內耗的關鍵。
只有讓情緒流動起來,接納它、看見它,才能獲得內心的安寧。
② 保持覺醒,過好每一個當下
在小說《一個人的朝聖》中,主角哈雷德因為從小被母親拋棄,一直沉浸在原生家庭的陰影中。
他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,對身邊的人也很冷淡。
就連親生兒子,罹患憂鬱症也沒有察覺。
漸漸地,他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差,日子過得心力交瘁。
直到有一天,他走出家門,踏上一個人的旅程。才開始真正檢視自己的人生:
他第一次注意到身邊的植物,哪些可以用來治病,哪些可以用來烹調;
第一次察覺到,原來有些事情已經過去,有些人還在眼前…
當他全心投入當下,也就重新找回了人生的勇氣。
許多時候,我們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:
對過去唸念不忘,對未來焦慮不已。
卻忽略了,生活只在每一個當下。把當下過好,也就譜寫了美好的回憶、建構了遙遠的未來。
③ 放下執念,允許一切發生
作者安迪.普迪科姆在修行冥想時,有陣子狀態特別好。
他感覺過去的陰霾一掃而空。那段時間,他非常興奮,以為自己已經控制了一切。
但很快他就發現,這樣的狀況並沒有維持多久。不快的感覺又再次浮現心頭。
他非常困惑,向師父詢問。
師父說:
“如果你能放棄總想體驗美好事物的願望,而同時又能摒棄對體驗令人不快的事物的恐懼。就能擁有想要的寧靜了。”
很多時候,我們的焦慮和疲憊,都來自於過度的控制欲:
想擁有快樂、想摒棄煩惱、想獲得愛和成功…
但人生的劇本,從來不會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。事與願違,才是人生的常態。
真正接受這一點,才能不被執念所累。
點擊下方圖片,立即聽樊老師為你解讀
《十分鐘冥想》有一個精妙的比喻:
假如你面前有一張很大的白紙,紙的這端到另一端分別有一個小圓點,你需要把兩個小圓點連成一條直線。
你會發現,這並不容易。
稍有不慎,線條就會變得搖擺不定。
但如果每個小圓點旁邊都有另一個小圓點,你只要把這些小圓點一個接一個連起來,這條線畫起來就會容易很多。
如果說,人生就是這張白紙,那「此時此刻」就像那些小圓點。
我們需要思考的,不是如何才能讓這條線筆直到達終點,而是帶著覺知過好「此時此刻」。
期待美好,也接納事與願違,把控自己能把控的,剩下的交給天意。
如此,方能擺脫焦慮、疲憊,收穫內心的暢快與釋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