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業20年後的一次同學聚會,看清了3個中年人的真相
人到中年,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用,聚會這種事,別勉強自己。
沒錢沒勢的,躲在家裡安穩過日子,比去湊那份冷清好多了。
聚會不過是個場面,臉有了,裡子卻空了。
別傻到把自己兜里那點錢花在沒意義的吃吃喝喝上,給自己添堵沒必要。
03
人到中年,同學不會在同一個層次。
人到中年,同學之間的距離,早就不是當年的班級排名能衡量的了。
有人總結了一張“人生層次表”,說得簡單粗暴:啥大學,啥單位,就注定你在哪個層次混。
學歷、單位、崗位,還有收入,都在偷偷拉開你和別人之間的差距。
大家嘴上說得好,平等待人,可現實,名氣大一點的,鏡頭多一點的,就成了聚光燈下的主角。
你看雷佳音,鏡頭一多,跟他套近乎的人立刻排起了長隊。
我的同學老李,高中一畢業就去打工,一開始是個沒人搭理的小角色。
一次機會讓他搞起了電子加工廠,最早就一台破磨床,後來弄了十幾台,年收入幾十萬,一下子成了我們這群老同學中最出彩的一個。
那些當年考上大學的反倒顯得普通了,層次不同了,碰在一起聊兩句都尷尬。
高處的,不願低頭;低處的,夠不著人家的邊兒。
有些人啊,聚會來了也不過是個“打卡”,露個臉喝兩杯,借個“很忙”的理由就閃人。
是人家真忙還是不屑和咱們混,你也不好多問。
人哪,終究還是水和油,各有各的位子。
04
梁實秋說:“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,認識自己,從而做自己能做的事,享受自己能享受的生活。”
中年人,早已不再靠人多勢眾撐腰,你終究要學會一個人扛起生活的重擔。
沒有誰值得你高看,也沒有誰值得你瞧不起,更別總盯著別人不放,先把自己看明白了再說。
同學會嘛,愛去不去,去了就看看人生百態,不去也沒啥大不了的,人生這杯茶,涼就涼了,熱鬧本就是一陣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