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正成熟的人,早就戒掉了玻璃心

真正成熟的人,早就戒掉了玻璃心
value101 2024-09-20 檢舉

任何不能擊敗你的,都會讓你更強。

現在提到玻璃心,很多人都會嗤之以鼻,覺得這樣的人不值得交往,也乾不成什麼大事。

很多人覺得那些具備玻璃心特質的人,天生就是這副熊樣,這一生無論怎麼努力,都無法改變自身脆弱的屬性。

但實際上,玻璃心並不是天生,而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。

 

每個人最開始

都有一顆玻璃心

前段時間身邊一位家境不錯的朋友,因為受不了在家族企業的安逸,就決定辭職出來開始闖蕩。

原來那份工作,因為公司上下都知道的朋友背景,所以周圍同事都對他順著、捧著、哄著,與其說是工作​​,倒不如是一種少爺生活。

即便是工作了一年多,朋友自己的狀態,也依舊像剛畢業時那般稚嫩。

 

出來之後,因為名牌大學的背書,很快就讓他找到了一份外企工作,但這時沒人再慣著他。

新業務熟悉的慢就被人批評,做不好事情就被周圍同事嫌棄,是跟客戶接觸,沒溝通好就被罵的狗血淋頭。

可以說朋友在新公司的這一個月,經歷了之前一年多都沒經歷過的事,原來養尊處優的那顆玻璃心,如同玻璃落在地上那般,摔得粉碎。

 

朋友也想放棄過,也埋怨過自己為什麼這麼浪,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做,非要出來受罪。可每一次吐槽發洩情緒之後,他還是回歸到工作中,繼續去“受虐”。

現在他已經在外企半年多,依靠著自己的付出,已經在公司站穩腳跟。在這當中沒有那些所謂的成功,也沒有那些所謂的升職加薪。有的只是他越來越趨於平和且穩重的心態。

如今的他,屹然是一副精英的模樣,遇事不慌,成熟穩重,敢於面對挫折,一直在專心投入工作。

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在《原則》說:“痛苦+反思=進步。”

在每個人最開始的階段,其實都有一顆玻璃心。

區別就在於,有些人在痛苦中反思,之後總結經驗教訓從而獲得進步。而有些人卻在痛苦中退卻,始終守著自己那顆玻璃心。

在《反脆弱》這本書中,就曾解釋:脆弱的事物不喜歡波動和變化,只喜歡待在安全的環境中。而反脆弱的事物卻是越挫越勇,環境越是不確定,他們反而越強大。

 

玻璃心的本質,其實正是一個人缺少磨礪,從而帶來的內心膨脹。

任何時候,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都只是結果,而敢於摔碎玻璃心,才是你最該經歷的過程。

 

別太拿自己當回事

身邊人對我的態度時好時壞,是不是對我有意見?

同事聚餐但沒有叫上我,是不是我哪裡得罪他們了?

上司總是批評我,是不是就看我不順眼,到處在針對我?

如果仔細觀察,咱們每個人的身邊,都有這樣一群人。與其是說玻璃心,其實這更像是一種自以為是的神經質,他們往往極度敏感,彷彿是個火藥桶,一點火星就炸。

朋友張鵬就曾遇見過這樣一位奇葩同事,對方因為是名牌大學畢業,平時在項目組裡就是耀武揚威,惹得身邊同事都很煩他。

平時說一些建議,他就覺得這是在針對他。無論他給誰發消息,只要回复的慢了,他就覺得這是不尊重他。更過分的就是張鵬平時在朋友圈發動態,那位奇葩也要來插一槓子,在評論區指點江山。

張鵬最後忍不了了,直接把對方拉黑。而到了公司,那位奇葩依然不依不饒來質問張鵬為什麼要拉黑他。

這種人其實說白了,就是太拿自己當回事。很多人不願意放棄玻璃心,也正是不想失去這種虛無縹緲的優越感。

但在生活中高估自己在旁人心裡的地位,反而會讓自己產生很大的挫敗感。

 

我在之前寫文時,有了一些小成績,就開始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。之後有一次合作,需要撰寫人物稿,這也正是我擅長的領域,

當時,我信心十足的寫完文章交給對方,本以為得到的會是誇獎,但卻沒想到來的卻是一頓劈頭蓋臉的糾錯。

正因為我當時太拿自己當回事,與對方根本不管我是誰,形成了極大的反差,當時那種挫敗感,甚至讓我直接失眠。

如果在這之前,我不把自己看的太重,那麼這種挫敗感根本就不會發生。

在管理學中,有一則定律叫情緒ABC理論,說的是: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,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。

如果一直堅持這些不合理的信念,就會引起情緒障礙。這裡說的,其實正是玻璃心的副作用。

想避免這個問題,你就不能太拿自己當回事。

人在社會混,沒人有義務會慣著你。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本來就脆弱,自以為是,依依不饒,那就是在給你自己挖坑。

 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