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中年,改命的最好方式:2個字

人到中年,改命的最好方式:2個字
value101 2024-09-07 檢舉

情感上有衝突,他們指責伴侶不體貼。

無論何時何地,他們似乎在尋找一個理由、一個藉口,來為自己的失敗和不如意開脫。

歸咎他人,卻從未反思自己。

傾瀉情緒,卻從未積極處理。

這樣的做法,既抹黑了他人,也欺騙了自己。

而現實的困境,卻永遠得不到解決。

 

一位朋友的父親,便是這類人的典型代表。

每當遭遇挫折,他總是本能地找一個“替罪羊”,無論是家人還是環境,都成了他逃避責任的藉口。

飯菜做得不好,他責怪幫廚的女兒,即便是他親自掌匙。

家中遭遇暴風雨一片狼藉,他指責妻子出門沒關窗,即便他自己才是最後一個離家的人。

這種對責任的逃避,不僅讓他自己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困擾,也給周遭的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。

 

《當下的力量》一書中,有一句話引人深思:

「人們看起來好像是有選擇的,但這其實是錯覺。

只要你的思維及其受制約的模式控制著你的生活,你還會有什麼選擇? 」

受害者思維的人常常感到沮喪、無助和憤怒。

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被生活牢牢束縛,無法掙脫。

這讓他們陷入了一個無解的怪圈。

越是抱怨和指責,越是感到無力改變現狀。

而這種感覺,又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迷茫,讓他們難以找到出路。

在外人看來,他們似乎擁有選擇的權利,可以隨意行動。

但實際上,他們是在這種思維的限制下,被迫地思考、感受和行動,難以擁有真正的行為自由。

 

轉念的力量

弱者抱怨,強者自省。

倘若只是埋怨,卻什麼都沒做,那么生活必然被動而無奈。

只有實現從「受害者」到「掌控者」的華麗轉身,才能化被動為主動,從而主宰自己的命運。

為此,不僅要培養自省能力,還要改變歸因方式。

首先,遇到挫折或失敗,不要急於指責他人,而是先反思自己其中的角色和行為。

其次,跳出受害者的慣性思維,將「都是別人的錯」轉變為「我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」 ,專注於問題的改善和破解。

 

真正厲害的人,骨子裡都有一種特質,那就是為自己負責的信念和勇氣。

他們敢於選擇,勇於行動,不斷覺醒,持續改變。

他們明白,只有跳出受害者身分的桎梏,不再被外界環境所左右,才能真正成為自己人生的舵手。

無論是工作上的不順心,或是感情中的矛盾,他們都能積極應對,用智慧和勇氣去化解難題,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抱怨。

 

哲學家保羅‧薩特說:

“人有選擇的權利,人通過選擇獲得自己的本質。”

然而,倘若沒有高度的意識,人生就沒有選擇。

只有當我們從固有的慣性思考中解放出來,才有可能改寫生命的劇本。

相由心生,境隨心轉。

每一刻,我們的意識都在創造著所棲身的世界。

覺醒,即是新生。

行動,即是破局。

轉念,即是改命。

— END —

 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