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剛被吼,轉身就和媽媽親,難道他不「記仇」?真相令人心酸

孩子剛被吼,轉身就和媽媽親,難道他不「記仇」?真相令人心酸
value101 2024-09-05 檢舉

有多少媽媽經歷這個過程?

生氣發怒,一頓輸出,目睹孩子淚水時的痛心,後悔把孩子罵哭。

成為母親後,面對帶娃的種種挑戰,我們的情緒似乎總是很容易波動:

孩子不小心把飯菜灑滿衣襟,頓時焦躁不已,雖然知道他什麼都不懂,卻還是忍不住一陣焦急責備;

剛給孩子換上新裙子準備出門,轉身的片刻,裙子卻染上了果汁,頓時氣不打一處來。

每次河東獅吼後,看到孩子那怯怯的眼神,心中又不禁滿是自責,忍不住抱抱孩子。

孩子則一點也不記仇,依舊用稚嫩的聲音表達著「媽媽我愛你,我錯了,你別生氣了」。

然而實際上,很多時候,孩子可能不知道你為什麼會發火。

 

知乎上,有一句話引人深思:

“你每次罵孩子,他都不會停止愛你,但是孩子會停止愛自己。”

真正的教育,從來不是透過責罵完成。

罵到孩子不敢說話,不但達不到教育目的,反而對孩子的個性養成有負面影響。

 

越吼越親,是一種錯覺

最近,朋友在帶娃的過程中,發現了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:

她的兒子剛滿4歲,正是天真活潑、頑皮好動的年紀,卻展現出了超乎尋常的包容與理解力。

特別是當她情緒瀕臨崩潰,忍不住失控訓斥乃至怒吼時,她原以為兒子會被嚇得不輕,躲得遠遠的,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。

那個小小的身影,不但沒有畏縮逃避,反而會在媽媽怒氣稍減的間隙,小心翼翼地走過來,用他的小手緊緊抱住她。

 

這個擁抱,讓身為母親的朋友深感懊惱,他還只是個孩子呀。

這種「越吼越親」的現象,讓朋友更覺得,孩子充滿了包容。

然而,為什麼越兇孩子,他卻把你抱得越緊呢?

這不是因為孩子擁有強大的包容力,而是他們內心的不安全感。

心理學上,有一個詞,叫做「安全基地」

它指的是,個體在面臨威脅或不安時,會本能地尋求一個能夠給予其安全感與庇護的地方或人。

當母親對孩子發脾氣時,等於在向孩子傳遞了一個訊號:我收回了對你的愛。

因為感受到愛的撤回 ,孩子會瞬間陷入深深的焦慮與不安當中。

正如社會心理學所指出的:個體在恐懼情緒加劇時,會展現出更強烈的依附傾向。

因此,面對母親的怒火,孩子會本能地採取「親近」策略,如緊緊擁抱母親,以此試圖重新建立情感聯繫,確保自己能夠回到「安全基地」。

而只有當母親溫柔回應孩子時,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媽媽重新接納了。

 

被破壞的安全感,將影響孩子的一生

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裡面,孩童期被認為是「基本信任對不信任」的關鍵階段。

在這個階段,孩子透過感知父母關懷行為的一致性和可預測性,建立起對他人的基本信任感,這是形成安全感的核心基礎。

一旦這種基礎受到動搖或損害,其影響可能貫穿一生。

正如電視劇《都挺好》中的蘇明玉,她自幼便生活在母親嚴苛且偏心的管教之下。

母親頻繁的訓斥、乃至打罵,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傷痕,更在無形中破壞了她的安全感。

這種安全感的缺失,如同厚重的陰雲,長久地籠罩著蘇明玉的成長歷程。

直至她步入社會,其影響力依然顯而易見。

成年後的她,沒有朋友,只有工作。

在戀愛中,也常常因為過度敏感而和男友分分合合。

 

如果家長習慣於粗暴式的管教模式,就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,對性格的塑造產生深遠且複雜的不良影響。

(1)自卑敏感,安全缺失

經常遭受父母吼叫的孩子,內心深處常感恐懼與不安。

這種情緒狀態延續至成年後,會轉化為對錯誤的過度擔憂,害怕指責與批評。

因為安全感的匱乏,人際關係的發展及自信心的建立就會受到阻礙,促使他們產生自卑心理,認為自己缺乏價值,不值得被關注和喜愛。

這種自卑情結,不僅侵蝕了自尊心和自信心,也會限制其潛能的釋放。

他們會變得膽怯退縮,害怕冒險和嘗試新事物,錯失很多探索和成長的機會。

(2)脾氣易激,不會社交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